中醫(yī)古籍
  • 高良姜湯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高良姜湯處方

    高良姜15克 厚樸6克 當歸 桂心各9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溫里散寒,下氣行滯。治心腹突然絞痛如刺,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

    用法用量

    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一日二次分服。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須更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圣濟總錄》卷三十八:高良姜湯處方

    高良姜(銼)2兩,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3度,炙干)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干)2兩,白術2兩,桑根白皮(銼,炒)2兩,甘草(炙)2兩,人參1兩,木瓜(去皮瓤并子,焙干)3兩,五味子(揀)2兩,桂(去粗皮)1兩,檳榔(銼)1兩,訶黎勒皮1兩,木香1兩,肉豆蔻仁1兩,鹽3升(淘去泥滓,煉成鹽花,研)。

    制法

    上15味,先搗前14味,為細末,與鹽花末同研令勻。以水5升,下藥末1時入鍋中,和鹽花同煎,不住手攪,候水干,出藥于盆中,干即貯之。

    功能主治

    破氣消食。主霍亂,心腹脹滿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加生姜少許,煎湯點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八《圣濟總錄》卷三十九:高良姜湯處方

    高良姜2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霍亂,飲食輒嘔。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九《圣濟總錄》卷二十五:高良姜湯處方

    高良姜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桂(去粗皮)1兩,半夏(湯洗7遍,炒黃)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嘔噦,心腹冷疼,痰逆不消;兼治一切冷氣,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五《圣惠》卷三:高良姜湯處方

    高良姜3兩,木瓜2枚,杉木節(jié)5兩,川椒1兩(去目),蒴藋5兩,蓼葉5兩。

    制法

    上銼細。

    功能主治

    肝虛冷,轉筋不止。

    用法用量

    以水1斗5升,煎取8升,去滓,加醋半升,攪令勻;及熱,納于杉木桶中,淋蘸兩腳,兼以綿揾藥汁,裹轉筋處。

    摘錄《圣惠》卷三《外臺》卷七引《廣濟》:高良姜湯別名

    高良姜散

    處方

    高良姜10分,當歸10分,橘皮8分,厚樸10分(炙),桔梗8分,桃仁50枚(去皮尖),吳茱萸8分,生姜8分,訶黎勒5分。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久心痛刺肋,冷氣結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

    高良姜散(《圣惠》卷四十三)。

    注意

    忌豬肉、生冷、油膩、粘食、小豆。

    摘錄《外臺》卷七引《廣濟》《圣濟總錄》卷五十六:高良姜湯處方

    高良姜1兩半,檳榔(銼)1兩半,木香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吳茱萸(湯浸,焙干,炒)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厥逆,腹?jié)M妨痛,或上沖心;寒疝卒痛,積聚不散,上沖心腹,與陰相引,痛則汗出。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六《外臺》卷六引《廣濟》:高良姜湯處方

    高良姜4兩,桂心4兩。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霍亂吐痢,轉筋欲入腹。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分3服,如人行4-5里1服。

    注意

    忌生冷,生蔥。

    摘錄《外臺》卷六引《廣濟》《圣濟總錄》卷三十八:高良姜湯別名

    高良姜煮散

    處方

    高良姜1兩,桂(去粗皮)1兩,人參1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冷熱氣不調(diào),霍亂吐逆不定,腹脅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大棗1枚(去核),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八《圣濟總錄》卷七十四:高良姜湯處方

    高良姜3分,木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檳榔(銼)3分,人參3分,肉豆蔻(去殼)半兩,吳茱萸(湯浸,焙炒)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半兩,縮砂蜜(去皮)半兩,干姜(炮)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腸胃受風,久為飧泄,下痢嘔逆,腹內(nèi)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四《圣濟總錄》卷九十九:高良姜湯處方

    高良姜(銼)1分,苦楝根皮(干者,銼)2兩,胡椒30粒。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蛔蟲。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空心服。服訖臥少時,未得吃食,或吐或瀉即愈。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九《外臺》卷六引《廣濟》:高良姜湯處方

    高良姜5兩,木瓜1枚,杜梨枝葉3兩。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霍亂,冷熱不調(diào),吐痢。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絞去滓,空腹溫3服,服別如人行6-7里。

    摘錄《外臺》卷六引《廣濟》《千金》卷十三:高良姜湯別名

    高良姜散

    處方

    高良姜5兩,厚樸2兩,當歸3兩,桂心3兩。

    功能主治

    卒心腹絞痛如刺,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勞風。

    用法用量

    高良姜散(《圣惠》卷四十三)。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心腹絞痛而見脅滿如刺,明系木邪凌上之實證,故用良姜、厚樸溫散滯氣,當歸、桂心溫散結血,兼行心肝肺三經(jīng)以破寒積也。

    摘錄《千金》卷十三《醫(yī)學六要·治法匯》卷五:高良姜湯處方

    高良姜、厚樸、官桂。

    功能主治

    因寒,心脹痛。

    用法用量

    作1服,水1鐘半,煎1鐘,去滓,稍溫服。

    摘錄《醫(yī)學六要·治法匯》卷五《圣濟總錄》卷一八四:高良姜湯處方

    高良姜(銼)半兩,桂(去粗皮)1兩,木瓜(干者,去瓤)2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乳石發(fā),霍亂轉筋及心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取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四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莪術油82g 冰片75g性狀呈乳白色、乳黃色或棕黃色的子彈形。炮制上二味,將莪術油與75g聚山梨酯80混勻,冰片用適量的乙醇溶解,與上述油溶液混合均勻。另取聚氧乙烯硬脂酸酯1551g,置水浴上熔化,加入上述藥液,充分攪勻,灌入栓劑模中,......
  • 處方巴豆1錢(微炒,研末)。功能主治小兒初生,口內(nèi)兩腮腫起。用法用量糝膏藥上貼囟門。摘錄《瘍科遺編》卷下......
  • 處方麻黃16兩,連翹4兩,生石膏8兩,滑石8兩,羌活6兩,天麻4兩,梔子(炒)2兩,細辛4兩,防風4兩,獨活4兩,甘草4兩,全蝎2兩,薄荷2兩,白芍2兩,大黃2兩,荊芥2兩,黃芩2兩,川芎2兩,桔梗2兩,菊花2兩,當歸2兩,白術(炒)2兩,......
  • 處方纏豆藤1兩5錢(8月內(nèi)收取毛豆梗上纏繞紅黃大者,陰干),生地黃1兩,山楂肉1兩,牛蒡子1兩,辰砂1兩(水飛,研細),黑豆30粒,新升麻7錢5分,獨活2錢,甘草5錢,當歸(酒浸)5錢,赤芍藥5錢,黃連5錢,桔梗5錢,連翹7錢,苦絲瓜2條(......
  • 處方青皮(麩炒)2錢,橘紅5錢,白術(去蘆,蜜水炒)1兩半,白茯苓7錢半,麥門冬(去心)1兩,使君子肉(銼,炒)7錢5分,山楂肉5錢,麥芽(炒)5錢,金櫻子5錢,金櫻子肉(炒)5錢,芡實仁2錢半,蓮心肉(隔紙炒)5錢,甘草2錢。制法上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