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竹節(jié)草

    《中藥大辭典》:竹節(jié)草拼音注音Zhú Jié Cǎo別名

    竹節(jié)菜、翠蝴蝶、翠娥眉、笪竹花、倭青草(《救荒本草》),竹菜、鴨跖草(《嶺南采藥錄》)。

    出處

    《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為鴨跖草科植物竹筋草全草。6~7月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陰濕之地。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原形態(tài)

    多年生披散草本。莖柔弱,匍匐地面,節(jié)上生根,或?yàn)榘肱试疇?。葉披針形或卵形,長3~7厘米,寬1~1.5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禿凈或披柔毛;鞘常有紅色小斑點(diǎn),鞘口有睫毛。佛焰苞具柄,卵狀披針形,折迭狀,長1.5~2.5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渾圓或心形,禿凈或被毛,有縱線條,橫線條不明顯,柄長1~3厘米;聚傘花序在1苞內(nèi)2個(gè),下部1個(gè)有花1~3朵,不結(jié)實(shí),上部的有花1~2朵,結(jié)實(shí);萼片3;花瓣3,藍(lán)色或外面1枚淡白色;發(fā)育雄蕊3,退化雄蕊3;子房3室,其中2室含胚珠2顆,背室含胚珠1顆。蒴果。種子黑色,有網(wǎng)紋和深窩點(diǎn)?;ㄆ谙?、秋。

    性味

    《生草藥性備要》:"味淡,性寒。"

    功能主治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白濁,消熱散毒,利小便。"

    ②《嶺南采藥錄》:"根莖搗爛,敷瘡癤。"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竹節(jié)草拼音注音Zhú Jié Cǎo別名

    竹節(jié)菜、翠蝴蝶、翠娥眉、笪竹花、倭青草、竹菜、鴨跖草、竹節(jié)草、竹蒿草、竹節(jié)花、黃花草、竹蒿草

    英文名Herb of Diffuse Dayflower出處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竹筋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ommelina diffusa Burm.f.

    采收和儲(chǔ)藏:6-7月采收,洗凈,鮮用或果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2300m的溪旁、山坡草地陰濕處及林下。廣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竹筋草,披散草本。莖匍匐地面,節(jié)上生根,或?yàn)榘肱试疇睢H~互生;葉片披針形或生于下部的葉卵形,長3-6cm,寬1-1.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呈鞘狀,邊緣粗糙;葉鞘上常有紅色斑點(diǎn),鞘口具白色長短不等睫毛。總苞片具柄,卵狀披針形,長1.5-3cm,折疊狀,先端漸尖,基部不連合,圓形或微心形,外面被短柔毛或近無毛,有縱脈,橫脈不顯,西風(fēng)長1.5-4cm??偘鷥?nèi)有花2朵,一般下部有花1-3朵,不結(jié)實(shí),上部有花1-2朵,結(jié)實(shí);萼片3,膜質(zhì),披我形;花藍(lán)色,花瓣3,膜質(zhì), 其中片較大而有柄;發(fā)育雄蕊和退化雄蕊各3;子房卵狀長圓形,長1.5mm,3室,花柱絲狀。蒴果3室。種子5,黑色,有網(wǎng)紋和深窩孔?;ㄆ?-11月。

    性味

    淡;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血。主瘡癤癰腫;咽喉腫痛;熱痢;白濁;小便不利;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2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白濁,消熱散毒,利小便。

    2.《嶺南采藥錄》:根莖搗爛,敷瘡癤。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Hè Ténɡ別名白面水雞(《陸川本草》),白背絲綢(《生草藥手冊(cè)》),白底絲綢(《嶺南草藥志》),綢緞藤、銀背藤(《廣西藥植名錄》),一匹綢(《廣西中草藥》)。出處《本草求原》來源為旋花科植物白鶴藤的莖葉。秋季采收。生境分......
  • 《中藥大辭典》:白鶴藤根拼音注音Bái Hè Ténɡ Gēn別名白膏藥根。出處《本草求原》性味澀甘,平。功能主治寬筋壯骨,浸酒用。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鶴藤根拼音注音Bái Hè Ténɡ Gēn別名白膏藥根英文名Root o......
  • 拼音注音Bái Lónɡ Tou出處《南京民間藥草》來源為菊科植物山萵苣的根。春、夏采。生境分布產(chǎn)江蘇、河南。原形態(tài)原植物詳“山萵苣“條。性狀幼苗時(shí),根呈塊狀,簇生。卵圓形,肉質(zhì),表面黃褐色,平滑;老時(shí)伸延呈圓錐形而細(xì)長,側(cè)生支根。纖細(xì),干......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龍穿彩別名白龍串彩、白龍蒼、白龍昌菜、白花益母草、膿瘡草來源唇形科盤澤草屬植物白龍穿彩Panzeria alashanica Kupr.,以全草入藥。夏季花未開或初開時(shí)割取全草,曬干。性味辛、微苦,平。注意孕婦及無瘀者......
  • 《中藥大辭典》:百兩金拼音注音Bǎi Liǎnɡ Jīn別名八爪龍、八爪金龍(《草木便方》),開喉劍、葉下藏珠、狀元紅(《天寶本草》),山豆根、鐵雨傘、真珠涼傘(《福建中草藥》),野猴棗、珍珠傘(江西《草藥手冊(cè)》)。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為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