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人參 甘草(炙)白術 干姜 枳實(制炒)白茯苓 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藥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指頭大。
小兒心肺不和,息數脈急,上下不得升降,中膈痞滿,坐臥煩悶,神情不樂,飲食不下者。
每服1丸,用淡豆豉5粒,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豉,通口服無時。
白術1兩(炒),炙甘草7錢,人參5錢,白茯苓5錢,干姜(炒)5錢,滑石5錢,麥芽(炒)5錢,神曲(炒)5錢。
上為細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壯氣補虛。主產后氣血俱虛,汗出嘔吐。
每服30-40丸,食前生姜湯送下。
有痰,加半夏曲。
人參、甘草(炙)、白術、干姜、枳實(治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指大。
小兒心脾肺不和,息數脈急,上下不升降,中膈痞滿,胸臆郁抑,坐臥煩悶,精神不樂,飲食不下。
每次1丸,用淡豆豉5粒,水1小盞,煎至半,去豉,通口服,不拘時候。
川姜2兩,縮砂仁2兩,麥糵2兩,神曲(炒)1兩,白茯苓1兩,人參1兩,甘草1兩半(炙),白術4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分作10丸。
脾胃虛弱,胸膈痞悶,心腹疼痛,腹?jié)M身重,四肢不舉,腸鳴泄瀉,飲食不化,嘔吐痰水。
《普濟方》加半夏曲,入鹽點服,名“八味理中湯”。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人參 甘草(炙)白術 干姜 枳實(制炒)白茯苓 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制法藥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指頭大。
功能主治小兒心肺不和,息數脈急,上下不得升降,中膈痞滿,坐臥煩悶,神情不樂,飲食不下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淡豆豉5粒,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豉,通口服無時。
摘錄《活幼口議》卷十九《醫(yī)統(tǒng)》卷八十五:八味理中丸處方白術1兩(炒),炙甘草7錢,人參5錢,白茯苓5錢,干姜(炒)5錢,滑石5錢,麥芽(炒)5錢,神曲(炒)5錢。
制法上為細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氣補虛。主產后氣血俱虛,汗出嘔吐。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前生姜湯送下。
有痰,加半夏曲。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五《普濟方》卷三八七:八味理中丸處方人參、甘草(炙)、白術、干姜、枳實(治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指大。
功能主治小兒心脾肺不和,息數脈急,上下不升降,中膈痞滿,胸臆郁抑,坐臥煩悶,精神不樂,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次1丸,用淡豆豉5粒,水1小盞,煎至半,去豉,通口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七《百一》卷二:八味理中丸處方川姜2兩,縮砂仁2兩,麥糵2兩,神曲(炒)1兩,白茯苓1兩,人參1兩,甘草1兩半(炙),白術4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分作10丸。
功能主治脾胃虛弱,胸膈痞悶,心腹疼痛,腹?jié)M身重,四肢不舉,腸鳴泄瀉,飲食不化,嘔吐痰水。
用法用量《普濟方》加半夏曲,入鹽點服,名“八味理中湯”。
摘錄《百一》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