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石崖風(fēng)、兩頭槌
始載于《中國主要植物圖說一豆科》。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藤槐的根或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owringia callicarpa Champ.ex Benth.
采收和儲(chǔ)藏: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切片,曬干;葉夏、秋季采,鮮用或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雜木林中,通常纏繞于其他樹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廣東、海南、廣西。
藤槐 攀援灌木。單葉互生;葉柄長1-3cm,兩端稍膨大;托葉小而早落,無小托葉;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長5-13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無毛;葉脈在兩面均隆起,側(cè)脈5-7對;葉近革質(zhì)?;?-5朵排列成長2-5cm的傘房狀的總狀花序;總花梗短,纖細(xì),疏生短柔毛;萼鐘狀,長約4mm,無毛;花冠白色,長約1cm;雄蕊10,分離或基部合生,不等長;子房被柔毛。莢果膨脹,卵形或近圓形,長2.5-3cm,寬約1.5cm,兩端急尖,無毛,成熟時(shí)開裂,果瓣薄革質(zhì),網(wǎng)脈明顯。種子1-2顆,橢圓形,稍扁,種皮黑色或紅色,種阜白色,環(huán)狀隆起?;ㄆ?-9月,果期9月。
入肝經(jīng)
苦;寒
清熱涼血。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內(nèi)服:煎湯9-15g。
《新華本草綱要》:根、葉有清熱,涼血的功能。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石崖風(fēng)、兩頭槌
英文名Common Bowringia出處始載于《中國主要植物圖說一豆科》。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藤槐的根或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owringia callicarpa Champ.ex Benth.
采收和儲(chǔ)藏: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切片,曬干;葉夏、秋季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雜木林中,通常纏繞于其他樹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廣東、海南、廣西。
原形態(tài)藤槐 攀援灌木。單葉互生;葉柄長1-3cm,兩端稍膨大;托葉小而早落,無小托葉;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長5-13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無毛;葉脈在兩面均隆起,側(cè)脈5-7對;葉近革質(zhì)?;?-5朵排列成長2-5cm的傘房狀的總狀花序;總花梗短,纖細(xì),疏生短柔毛;萼鐘狀,長約4mm,無毛;花冠白色,長約1cm;雄蕊10,分離或基部合生,不等長;子房被柔毛。莢果膨脹,卵形或近圓形,長2.5-3cm,寬約1.5cm,兩端急尖,無毛,成熟時(shí)開裂,果瓣薄革質(zhì),網(wǎng)脈明顯。種子1-2顆,橢圓形,稍扁,種皮黑色或紅色,種阜白色,環(huán)狀隆起?;ㄆ?-9月,果期9月。
歸經(jīng)入肝經(jīng)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葉有清熱,涼血的功能。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