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法制黑豆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法制黑豆處方

    何首烏(炙)2兩,遠(yuǎn)志(炙)2兩,旱蓮草2兩,山萸肉(炙)2兩,苣勝子2兩,生地2兩,黑芝麻2兩,川芎2兩,楮實(shí)子2兩,茯苓2兩,肉蓯蓉(炙)2兩,補(bǔ)骨脂(炒)2兩,巴戟(炙)2兩,菊花2兩,節(jié)菖蒲2兩,川花椒2兩,覆盆子2兩,菟絲子2兩,蛇床子2兩,女貞子(炙)2兩,熟地3兩,地骨皮3兩,五味子(炙)3兩,當(dāng)歸3兩,枸杞子4兩,桑椹4兩,食鹽16兩,青鹽8兩。

    制法

    除食鹽、青鹽外,其余26味,水煎3次,過濾去滓,入雄黑豆800兩,煮至八成熟,加入食鹽、青鹽同煎,熬至湯盡,取出曬干即得。

    功能主治

    補(bǔ)腎益精,強(qiáng)筋壯骨。主腎水不足,精神衰弱,身體羸瘦,夢遺滑精,腰腿酸痛。

    用法用量

    每次用3-5錢,口內(nèi)嚼咽。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準(zhǔn)繩·類方》卷七:法制黑豆處方

    大黃半兩,黃連半兩,黃芩半兩,甘草1兩,密蒙花1兩,樸消1兩。

    制法

    上為末,用黑豆1升,水3碗,入藥煮干。

    功能主治

    旋螺尖外障。

    用法用量

    每服20粒,細(xì)嚼,清米泔送下。

    摘錄《準(zhǔn)繩·類方》卷七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北梗、天花粉、干葛、川升麻、川芎、赤芍藥、獨(dú)活、柴胡、甘草。制法上銼散。功能主治熱毒與血相擊,而風(fēng)乘之,而致赤游腫者。用法用量每用1錢,加生姜2片,井水煎服。摘錄《普濟(jì)方》卷四○六......
  • 處方北艾1把。功能主治癰疽,瘡口冷滯,膿血少,肉色白,久不合。用法用量煎湯,密室中洗,仍以白膠燒煙熏之,續(xù)貼膏藥。仍多服排膿內(nèi)補(bǔ)散、加味不換金正氣散。摘錄《直指》卷二十二......
  • 處方北芪30克 杞子30克 乳鴿1只制法先將乳鴿去毛及內(nèi)臟與北芪、杞子同放燉盅內(nèi),加水適量,隔水燉熟。功能主治補(bǔ)心益脾,固攝精氣。用于早泄、陽痿、體倦乏力、自汗、心悸。用法用量飲湯吃肉,一般3天燉1次,3~5天為一療程。一療程即愈。摘錄《飲......
  • 來源本品為北豆根中提取的總生物堿片。性狀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黑棕色;味苦。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于火毒內(nèi)結(jié)所致的咽喉腫痛;急性咽炎、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0mg,一日3次。規(guī)格(1)15mg(2)30mg貯藏密......
  • 處方半夏(半服者)半兩(湯洗7次,為末)、丁香1錢(重碾碎)。制法上將半夏末水搜作劑,包丁香,再以面裹煨令熟,去面為末,生姜自然汁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嬰孩小兒風(fēng)痰在膈,痰盛咳嗽,作熱煩悶,神不安穩(wěn),睡眠不寧,可進(jìn)飲食或欲飲食,食之即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