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藤茶

    拼音注音Ténɡ Chá別名

    霉茶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大葉蛇葡萄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mpelopsis megalophylla Diels et Gilg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摘嫩枝葉,置沸水中稍燙一下,即時撈起,瀝干水分,攤放通風處吹干,至表面現(xiàn)有星點白霜時,即可烘干收藏。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1950m的山坡灌叢或山谷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湖北等地。

    原形態(tài)

    大葉蛇葡萄 木質(zhì)藤本。枝條無毛,紫褐色,有時具白粉;卷須長達12cm。葉為二回羽狀復(fù)葉,有時枝頂端的葉為一回羽狀復(fù)葉,長15-40cm;葉柄長5-9cm,無毛;小葉草質(zhì),頂生小葉橢圓形、菱狀卵形、卵形或狹卵形,長4-9cm,寬2-6.8cm,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或圓截形,上面無毛,下面綠白色,僅在脈液有少數(shù)毛,側(cè)生小葉較狹,稍偏斜,通常長圓狀卵形;側(cè)脈5-6對?;▋尚?,聚傘花序與葉對生,直徑10-15cm,總花梗長4-9cm,花小,淡綠色,基部具苞片;花萼淺盤狀;花瓣5;雄蕊5,與花瓣對生;花盤厚,與子房合生。漿果倒卵球形,直徑約7mm,紅色:,熟時黑紫色?;ㄆ?-7月,果期7-8月。

    性狀

    性狀鑒別 莖枝呈圓柱形,長短不一,多分枝,直徑2-10mm;表面褐色,具縱棱,皮孔呈小疙瘩狀突起,有的可見與葉對生的卷須。質(zhì)堅硬,難折斷,斷面不平坦,淺褐色。羽狀復(fù)葉互生,葉片卷縮易碎,多己脫落,灰綠色或灰褐色。無臭,味微澀。

    性味

    苦;微澀;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平肝降壓;活血通絡(luò)。主痢疾;泄瀉;小便淋痛;高血壓;頭昏目脹;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泡茶。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人參拼音注音Cì Rén Shēn別名刺參、東北刺人參來源五加科刺人參屬植物刺人參Echinopanax elatus Nakai,以根及根狀莖入藥。春季采,曬干。性味甘,溫。功能主治滋補強壯,解熱,鎮(zhèn)咳,調(diào)整血壓。用......
  • 拼音注音Cì Nán Shé Ténɡ別名爬山虎(《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出處《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果實或莖。春、秋割取地上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河邊、石坡上。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浙江等地......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參拼音注音Cì Shēn別名刺仙茅、川參來源川續(xù)斷科刺參屬植物大花刺參Morina bulleyana Forr.,以根入藥。秋冬采集,切片曬干或鮮用。除前種外,尚有細葉刺參Morina delavayi Franch......
  • 拼音注音Cì Yè Sǒnɡ Mù別名鳥不企、雞云木、鷹不扒、雷公木英文名bark of Spinyleaf Aralia出處始載于《福建師范學院學報》。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長刺楤木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alia spinif......
  • 拼音注音Cì Yè Sū Tiě來源藥材基源:為蘇鐵科植物華南蘇鐵的根或種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cas rumphii Miq.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國華南各地廣為栽培,長江流域有盆栽。資源分布:原產(chǎn)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北部、越南、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