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刺南蛇藤

    拼音注音Cì Nán Shé Ténɡ別名

    爬山虎(《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出處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衛(wèi)矛科植物刺南蛇藤、果實。春、秋割取地上莖,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河邊、石坡上。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浙江等地。

    原形態(tài)

    藤狀灌木,長達8米。幼枝常有隨生根。最外1對芽鱗宿存,并尖硬成鉤狀刺,常爬鉤在樹上。葉互生,廣卵形,略為膜質(zhì),長3~5.5厘米,寬2~5厘米,邊緣有硬毛狀細齒。聚傘花序腋生,1~3花,或多花成簇;花梗短,常在5毫米以下;花單性淡黃色,5數(shù),萼鐘形,5裂;花瓣匙狀長圓形;雄花的雄蕊有花絲著生在花盤邊緣上,子房退化;雌花的雌蕊花絲極短,子房3室,花柱柱狀,柱頭3裂,裂端再2深裂,反折。蒴果球形,黃綠色,3瓣裂,種子3~6個,暗紅色?;ㄆ?月。果期10月。

    化學成分

    果實和種子中含有南蛇藤黃素和玉蜀黍黃素。

    性味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平。"

    功能主治

    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濕,強筋骨。治風濕痛,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腫痛,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浸酒。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側(cè)耳別名北風菌、蠔菌、雜蘑來源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側(cè)耳Pleurotus ostreatus (Jacq. ex Fr.) Quel.,以子實體入藥。生境分布生闊葉樹的樹干上。分布于河北、山西、云南。藥理作用菌絲體......
  • 《全國中草藥匯編》:催乳藤別名奶汁藤來源蘿藦科催乳藤Heterostemma oblongifolium Cost.,以全株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功能主治催乳。主治乳汁不下。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催乳藤拼音注音Cuī Rǔ......
  • 拼音注音Cuī Chǎn Cǎo別名牛尾草、六角草、細穗石松、樹靈芝來源藥材基源:為石杉科植物馬尾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legmariurus phlegmaria(L.)Holub.[Lycopodium phlegmaria......
  • 來源蘿藦科催吐白薇Cynanchum vinceto xicum (L.) Pers.,以根、種子入藥。生境分布臺灣、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根的制劑有催吐作用。種子抽提物對心臟有類似“羊角拗”的強心作用。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來源夾竹桃科催吐蘿芙木Rauvolfia vomitoria Afzel. ex Spreng.,以根、莖皮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有栽培。功能主治根:可提取利血平生物堿,治高血壓;并可提制嘔吐、下瀉藥物。莖皮:可治高熱,消化不良,疥癬。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