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刺參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參拼音注音Cì Shēn別名

    刺仙茅、川參

    來源

    川續(xù)斷科刺參屬植物大花刺參Morina bulleyana Forr.,以入藥。秋冬采集,切片曬干或鮮用。

    除前種外,尚有細(xì)葉刺參Morina delavayi Franch.在云南亦作刺參入藥。

    性味

    甘、微苦,溫。

    功能主治

    補(bǔ)氣血,接筋骨。用于神經(jīng)官能癥,貧血,肺虛咳嗽,消化不良,白帶過多,子宮脫垂;外用治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根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刺參拼音注音Cì Shēn出處

    《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

    為川續(xù)斷科植物細(xì)葉藦苓草。秋、冬采挖,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多生于高山叢林中。分布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圓柱形,肉質(zhì),外皮褐色,內(nèi)面淡黃色。單葉互生,常密集,線形,長8~15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基部漸狹或鞘狀,邊緣有刺毛,側(cè)脈平行?;ㄗ霞t色,唇形,長約3厘米,密集輪生,排成穗狀花序,常垂頭;苞片闊,葉狀,邊緣有刺。

    性味

    《云南中草藥》:"甘微苦,溫。"

    功能主治

    治神經(jīng)衰弱,咳嗽,跌打骨折,白帶,陽痿。

    ①《云南中草藥選》:"益胃,鎮(zhèn)靜,補(bǔ)腎,壯陽。治神經(jīng)衰弱,消化不良,子宮脫垂,白帶過多,陽痿。"

    ②《云南中草藥》:"補(bǔ)氣血,接筋骨。治神經(jīng)官能癥,貧血,肺虛咳嗽,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燉肉服。外用:搗敷。

    備注

    同屬植物黃花藦苓草的根亦同等入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刺參拼音注音Cì Shēn別名

    刺續(xù)斷

    英文名Largeflower Morina, Root of Largeflower Morina出處

    出自《云南中草藥選》。

    1.《云南中草藥選》:益胃,鎮(zhèn)靜,補(bǔ)腎,壯陽。治神經(jīng)衰弱,消化不良,子宮脫垂,白帶過多,陽萎。

    2.《云南中草藥》:補(bǔ)氣血,接筋骨。治神經(jīng)官能癥,貧血,肺虛咳嗽,跌打損傷,骨折。

    來源

    藥材基源:為川續(xù)斷植物刺續(xù)斷和青海刺參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orina nepalensis D. Don [M.beton-icoides Benth.]2.Morina kokonorica Hao [M.paruifolora auct. Non Kar. Et Kir]

    采收和儲藏:6-7月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3200-4000m的山坡草地。

    2.生于海拔3400-4900m的山坡草地、灌叢、河谷礫石處。

    資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

    2.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1.刺續(xù)斷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莖單一或2-3分枝,上部疏被縱列柔毛。基生葉線狀披針形,長10-20cm,寬0.5-1.2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鞘狀抱莖,全緣,具疏刺毛,兩面光滑,葉脈明顯;莖生葉對生,2-4對,長圓狀形至披針形,向上漸小,邊緣具刺毛?;ㄇo從基生葉旁生出;假頭狀花序頂生,直徑3-5cm,含10-20朵花,枝下部近頂處的葉腋中間有少數(shù)花存在;總苞片卵形至卵圓形,邊緣基部具硬刺;小總苞鐘形,長8-10mm;花萼筒狀,長7-9mm,裂口甚大,達(dá)花萼的一半,邊緣具長柔毛及齒刺;花冠紅色或紫色,直徑7-9mm,不整齊,稍近左右對稱,花冠管外彎,裂片5,倒心形,長3-4mm,先端凹陷;雄蕊4,二強(qiáng),著生于花冠喉部;花柱高出雄蕊,柱頭頭狀。瘦果柱形,長4-6mm,藍(lán)褐色,被短毛,先端斜截形。花期6-8月,果期7-9月。

    2.青海刺參 本種與刺續(xù)斷的區(qū)別為:葉深裂幾達(dá)中脈?;ㄝ嚅L10-15mm,萼裂片再2裂,或3裂成4-6小裂片,小裂片長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大部分具刺尖。花期6-8月,果期8-9月。

    性味

    味甘;微苦;性溫

    功能主治

    和胃止痛;消腫排膿。主胃脘疼痛;瘡癰腫痛;化膿性創(chuàng)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g。外用:適量,研末撒布。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薄荷露拼音注音Bò He Lù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鮮莖葉的蒸餾液。性味《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辛,涼,無毒。“功能主治①《金氏藥帖》:“清涼解熱。“②《綱目拾遺》:“涼膈,發(fā)汗?!阿邸吨袊t(yī)學(xué)大辭典》:......
  • 拼音注音Báo Xuě Huǒ Rónɡ Cǎo別名火艾、小毛香、薄雪草來源菊科薄雪火絨草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以花入藥。生境分布陜西、甘肅、安徽、河南、湖北。性味微甘,淡。功能主治止咳。主治咳嗽。用法用量......
  • 拼音注音Báo Xuě Cǎo別名小毛香、火絨草、小白頭翁、小毛草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薄雪火絨草的花。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晾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
  • 拼音注音Bì Bàn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褐脈樓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atostema brunnelnerve W.T.Wang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m左右的石灰山山坡林下。資......
  • 《中藥大辭典》:薜荔拼音注音Bì Lì別名木蓮藤(《日華子本草》),辟萼(《質(zhì)問本草》),石壁蓮(《植物名匯》),木瓜藤、膨泡樹、餅泡樹、壁石虎、木壁蓮(《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爬墻虎、風(fēng)不動(《中國藥植志》),彭蜂藤(《福建民間草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