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薄荷露

    《中藥大辭典》:薄荷露拼音注音Bò He Lù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薄荷家薄荷鮮莖葉的蒸餾液。

    性味

    《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辛,涼,無毒。"

    功能主治

    ①《金氏藥帖》:"清涼解熱。"

    ②《綱目拾遺》:"涼膈,發(fā)汗。"

    ③《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和中,疏逆,發(fā)汗,解熱,宣滯,涼膈,清頭目。治頭痛,熱嗽,皮膚痧疹,耳目咽喉口齒諸病。"

    用法用量

    《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體虛及素有鼻衄者不宜。"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薄荷露拼音注音Bò He Lù英文名distilled liquid of Wild Mint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薄荷鮮莖葉的蒸餾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ntha canadaensis L.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芳香草本,莖直立,高30-80cm。具匍匐的根莖,深入土壤可至13cm,質(zhì)脆,容易折斷。莖銳四棱形,多分枝,四側(cè)無毛或略具倒生的柔毛,角隅及近節(jié)處毛較顯著。單葉對生;葉柄長2-15mm;葉形變化較大,披針形、卵狀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2-7cm,寬1-3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至近圓形,長級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齒狀鋸齒,側(cè)脈5-6對,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具柔毛及黃色腺鱗,以下面分布較密。輪傘花序腋生,輪廓球形,花時徑約18mm,愈向莖頂,則節(jié)間、葉及花序遞漸變小;總梗上有小苞片數(shù)枚,線狀披針形,長在2mm以下,具緣毛;花柄纖細(xì),長2.5mm,略被柔毛或近無毛;花萼管狀鐘形,長2-3mm,外被柔毛及腺鏷,具10脈,萼齒5,鋏三角狀鉆形,長約0.7mm,緣有纖毛;花冠淡紫色至白色,冠檐4裂,上裂片先端2裂,較大,其余3片近等大,花冠喉內(nèi)部被微柔毛;雄蕊4,前對較長,常伸出花冠外或包于花冠筒內(nèi),花絲絲狀,無毛,花藥卵圓形,2室,藥室平行;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近相等2淺裂,裂片鉆形。小是對果長卵球形,長0.9mm,寬0.6mm,黃褐色或淡褐色,具小腺窩。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為無色的水溶液,有落荷的特殊香氣,有清涼感。

    性味

    味辛;性涼

    注意

    《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體虛及素有鼻衄者不宜。

    功能主治

    散風(fēng)熱;清頭目。主風(fēng)熱客表;頭痛;目赤;發(fā)熱;咽痛;牙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3-6ml,水沖

    各家論述

    1.《金氏藥帖》清涼解熱。

    2.《綱目拾遺》:涼隔,發(fā)汗。

    3.《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和中,疏逆,發(fā)汗,解熱,宣滯,涼隔,清頭目。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ān Mó Lè別名余甘子(《臨海異物志》),余甘(《唐本草》),庵摩落迦果(《綱目》),望果(《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油甘子(《廣州植物志》),牛甘子(《南寧市藥物春》),橄攬子(《四川中藥志》),喉甘子、魚木果(《廣西藥植名錄》)......
  • 拼音注音ān Lǘ別名庵蘆(《本草經(jīng)集注》),庵閭草(《千金翼方》),庵閭蒿(《廣利方》),淹茼(《履巉巖本草》),覆閭(《綱目》),臭蒿(《藥材資料匯編》)。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植物庵閭的全草。8~9月割取全草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山......
  • 拼音注音ān Lǘ Zǐ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植物庵閭的果實。植物形態(tài)詳“庵閭“條。冬季采收。歸經(jīng)《綱目》:“入足厥陰經(jīng)?!靶晕犊嘈?,溫。①《本經(jīng)》:“味苦,微寒?!阿凇秴瞧毡静荨罚骸翱?,小溫,無毒。“③李當(dāng)之《藥錄》:“溫?!阿堋侗静萁?jīng)疏......
  • 《全國中草藥匯編》:昂天蓮別名仰天盅、水麻、假芙蓉來源梧桐科昂天蓮Abroma angusta (L.) L. f.,以根、葉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貴州、云南。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行氣散瘀,消腫。瘡癤紅腫:鮮根皮或鮮葉搗爛調(diào)紅糖外敷。......
  • 拼音注音àn Zǐ Bèi Mǔ別名烏花貝母、松貝母英文名Unibract Fritillary Bulb來源為百合科植物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的鱗莖。7~9月苗未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