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紫綠西南紫金牛
紫金???strong>紫背綠Ardisia corymbifera Mez,以根入藥。
廣西、云南。
苦,涼。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咽喉腫痛,心胃氣痛。
3~5錢。
不待勞勞
藥材基源:為紫金??浦参飩阈巫辖鹋;驂K根紫金牛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rdisia corvmbifera Mez2.Ardisiacorymbifera Mez var.tuberifera C.Chen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700-1500m的林下陰處。
2.生于灌叢中或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1.分布于廣西、云南等。
2.分布于廣西。
1.灌木,高1-3m,稀達5m。幼嫩部分被柔毛。葉片堅紙質(zhì),、狹長圓狀倒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先端漸尖或近尾狀漸尖,基部廣楔形,長11-13cm,寬2-3cm,全緣或具細波狀齒,齒間具邊緣腺點,背面被卷曲的疏柔毛或多少被疏柔毛,具密腺點,側(cè)脈約15對,不成邊緣脈;葉柄長5-8mm,通常被微柔毛。復(fù)傘形花"序,著生于側(cè)生特殊花枝頂端,花枝長20-40cm;花梗長1-1.5cm,通常被微柔毛;花長6-8mm,花萼基部連合達1/2或略短,萼片卵形或有時近長圓形,長2.5-3mm,外面多少被微柔毛,全緣,具密腺點;花瓣近白色或粉紅色至紅色,廣卵形,具密腺點,里面近基部被微柔毛;雄蕊為花瓣長的2/3,花藥卵形或廣披針形,背部具密腺點;雌蕊與花瓣等長,子房球形,具腺點、胚珠5枚,1輪。果球形,直徑約8mm,鮮紅色,具腺點?;ㄆ冢?-5月,果期11-12月。
2.本變種與傘形紫金牛的主要區(qū)別是:地下具塊根;小枝無毛或具微柔毛;葉片較短小,長5-8cm,寬1.5-2.5cm,兩面無毛;花梗長約1cm,無毛。
苦;性涼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咽喉腫痛;脘脅脹痛;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
內(nèi)服:煎湯,9-15g。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紫綠西南紫金牛
來源紫金???strong>紫背綠Ardisia corymbifera Mez,以根入藥。
生境分布廣西、云南。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咽喉腫痛,心胃氣痛。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紫背綠拼音注音Zǐ Bèi Lǜ別名不待勞勞
來源藥材基源:為紫金??浦参飩阈巫辖鹋;驂K根紫金牛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rdisia corvmbifera Mez2.Ardisiacorymbifera Mez var.tuberifera C.Chen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700-1500m的林下陰處。
2.生于灌叢中或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1.分布于廣西、云南等。
2.分布于廣西。
原形態(tài)1.灌木,高1-3m,稀達5m。幼嫩部分被柔毛。葉片堅紙質(zhì),、狹長圓狀倒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先端漸尖或近尾狀漸尖,基部廣楔形,長11-13cm,寬2-3cm,全緣或具細波狀齒,齒間具邊緣腺點,背面被卷曲的疏柔毛或多少被疏柔毛,具密腺點,側(cè)脈約15對,不成邊緣脈;葉柄長5-8mm,通常被微柔毛。復(fù)傘形花"序,著生于側(cè)生特殊花枝頂端,花枝長20-40cm;花梗長1-1.5cm,通常被微柔毛;花長6-8mm,花萼基部連合達1/2或略短,萼片卵形或有時近長圓形,長2.5-3mm,外面多少被微柔毛,全緣,具密腺點;花瓣近白色或粉紅色至紅色,廣卵形,具密腺點,里面近基部被微柔毛;雄蕊為花瓣長的2/3,花藥卵形或廣披針形,背部具密腺點;雌蕊與花瓣等長,子房球形,具腺點、胚珠5枚,1輪。果球形,直徑約8mm,鮮紅色,具腺點?;ㄆ冢?-5月,果期11-12月。
2.本變種與傘形紫金牛的主要區(qū)別是:地下具塊根;小枝無毛或具微柔毛;葉片較短小,長5-8cm,寬1.5-2.5cm,兩面無毛;花梗長約1cm,無毛。
性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咽喉腫痛;脘脅脹痛;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