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大辭典》:蕕拼音注音Yóu別名

    邊蘭、方梗金錢草、野莧草,半枝蓮、倒掛金鐘

    出處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馬鞭草科植物全草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及路邊。分布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5~90厘米。小技有向下的白色柔毛。單葉對生;廣卵圓形,長1~3厘米,寬7~25毫米,先端鈍圓或稍尖,基部闊楔形或截形,每邊緣有3~5枚粗圓鋸齒,側(cè)脈5條,兩面有短柔毛和金黃色的細(xì)腺點(diǎn);葉柄長3~4毫米?;ㄋ{(lán)紫色,單生于葉腋;花柄纖細(xì),中上部有一對短線形小苞片;萼具短筒,外有短柔毛和金黃色細(xì)腺點(diǎn),5裂,裂片卵形;花冠4裂。全緣;匙形雄蕊4,2強(qiáng);雌蕊1,花枉細(xì)長、光滑,頂端2裂,子房上位,密生短柔毛。蒴果,有長硬毛?;ㄆ?月。

    性味

    性涼,味微甘。

    功能主治

    祛暑解表,利尿解毒。治中暑,感冒,尿路感染,白帶,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復(fù)方

    ①治中暑:蕕五錢至一兩,水煎代茶飲。

    ②治感冒:蕕、一枝黃花、荊芥、忍冬藤各三至五錢。水煎服。

    ③治尿路感染:蕕五錢至一兩,石葦、木通、車前草各三錢。水煎服。

    ④治白帶:鮮蕕四兩。水煎服。

    ⑤治外傷出血:鮮蕕葉搗爛外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蕕拼音注音Yóu別名

    邊蘭、方梗金錢草、野莧草、半枝蓮、倒掛金鐘、荊芥葉蕕

    英文名Herb of Oneflower Bluebeard出處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花蕕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yopteris nepetaefolia (Benth.) Max-im.[Teucrium mepetaefolia Benth.]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陰濕山坡、林邊、路旁或水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90cm。有時蔓生,基部木質(zhì)化,莖方形,被向下彎曲的柔毛。單葉對策 ;葉柄長0.3-1cm;葉片紙質(zhì),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5-5cm,寬1.5-4cm,先端鈍,基部闊楔形或圓形,邊緣具4-6對鈍齒,兩面被柔毛及腺點(diǎn);側(cè)脈3-5對。單花腋生,花柄纖細(xì),長1.5-3cm,近兩年花柄中部有2枚錐形小苞片;花萼杯狀,長約6mm,結(jié)果時略增大,兩面均被柔毛和疏生腺點(diǎn),5裂,裂片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花冠淡藍(lán)色,外面被疏毛及腺點(diǎn),喉部通常被柔毛,下唇中裂片較大,全緣,花冠管長6-9mm;雄蕊4,與花柱同伸出花冠管外;子房密生絨毛。蒴果淡黃色,長約4mm,4瓣裂,果瓣倒卵形,無翅,被粗毛,有不明顯凹凸網(wǎng)紋?;?、果期5-9月。

    歸經(jīng)

    脾;膀胱經(jīng)

    性味

    微甘;涼

    功能主治

    清暑解表;利濕解毒。主夏季感冒;中暑;熱淋;帶下;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復(fù)方

    ①治中暑:蕕五錢至一兩。水煎代茶飲。②治感冒:蕕、一枝黃花、荊芥、忍冬藤各三至五錢。水煎服。③治尿路感染:蕕五錢至一兩,石葦、木通、車前草各三錢。水煎服。④治白帶:鮮蕕四兩。水煎服。⑤治外傷出血:鮮蕕葉搗爛外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ào Pí Gū別名豹皮香菇、白香菇來源藥材基源:為白蘑科真菌潔麗香菇的子實(shí)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ntinus lepideus Fr.[Agaricus lepideus Fr.]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
  • 《中藥大辭典》:豹肉拼音注音Bào Ròu出處《別錄》來源為貓科動物豹的肉。性味甘酸,溫。①《別錄》:“味酸,平,無毒。“②《千金·食治》:“酸,溫,無毒?!阿邸度杖A子本草》:“微毒?!阿堋夺t(yī)林纂要》:“甘,溫?!肮δ苤髦微佟秳e錄》:“主安......
  • 拼音注音Bào Yào Ténɡ別名四川白前、西川鵝絨藤英文名Deceiving Swallowwort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蘿藦科植物豹藥藤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nanchum decipiens Sch......
  • 《全國中草藥匯編》:豹骨拼音注音Bào Gǔ別名川四腿、金錢豹骨來源貓科動物金錢豹Panfhera pardus L.及其他豹的骨骼。歸經(jīng)歸肝、腎經(jīng)。性味甘、辛,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通絡(luò),強(qiáng)筋健骨。用于風(fēng)濕痹痛,腳膝酸軟。用法用量3~6錢,入丸......
  • 拼音注音Bèi Zǐ別名貝齒(《雷公炮炙論》),白貝(《日華子本草》),白海蚆(《簡便單方》),白貝齒(《藥材資料匯編》)。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寶貝科動物貨貝或環(huán)紋貨貝等的貝殼。5~7月間于海邊撈取,除去肉,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于海南島、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