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竹(鼠留)肉

    拼音注音Zhú ( Shǔ Liú ) Ròu別名

    竹鼠、竹豘、籬鼠

    英文名Bamboo rat Meat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竹鼠科動物竹鼠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izomys sinensis Gray

    采收和儲藏:秋末冬初捕捉,捕后殺死,剝?nèi)ネ馄?,剔除骨骼、?nèi)臟,取肉,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山坡竹林的洞穴中營地下生活夜晚活動,喜食竹子的地下莖,也吃竹筍及其他植物的果實(shí)和種子。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福建、湖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竹鼠,體形粗壯,呈圓筒形。成獸體長一般小于38cm,尾長6-7cm,體重500-800g。頭部鈍圓,吻較大,眼小,耳隱于毛內(nèi)。四肢短粗,爪強(qiáng)而銳利。尾上下均被有稀毛,成獸背部及兩側(cè)棕灰色并具光澤,毛基灰色,無白尖的針毛。吻側(cè)毛色較淺。體腹面毛較稀,色淺。幼獸毛色較深,周身均為黑灰色。

    歸經(jīng)

    肺;胃經(jīng)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益氣養(yǎng)陰;清熱止渴。主癆肺發(fā)熱;胃熱消渴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1只;或作散劑。

    各家論述

    1.《綱目》:補(bǔ)中益氣,解毒。

    2.《醫(yī)林纂要》:養(yǎng)陰除熱,治癆瘵,止消渴。

    3.《本草求原》:益肺胃氣,化痰解毒。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í Gēnɡ Ténɡ別名武靴藤、金剛藤、蛇天角、飯杓藤來源蘿藦科匙羹藤屬植物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 (Retz.)Schult.[G. alterniflorum (Lour.)Merr.],以根及全株入藥。......
  • 拼音注音Shēn Tiáo別名人參條英文名Panax ginseng C.A.Mey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根莖上的不定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ax ginseng C.A.Mey.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曬干。原形態(tài)多年生......
  • 拼音注音Chā Fēn Liǎo別名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來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以根(黑色老根為佳)入藥。生境分布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性味酸、甘,溫。功能主治祛寒,溫腎。主治寒疝,......
  • 《全國中草藥匯編》:叉枝藻來源藻類紅藻門叉枝藻Gymnoganyrus flablliformis Harv.,以葉狀體入藥。功能主治為瓊膠的輔助原料,并用作緩瀉劑。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叉枝藻拼音注音Chā Zhī Zǎo別......
  • 拼音注音Chā Zhī Yā Cōnɡ別名苦葵鴉蔥、羊奶及及、散枝鴉蔥、分枝鴉蔥來源菊科叉枝鴉蔥Scorzonera divaricata Turcz.,以鮮植物汁液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性味苦,寒。注意根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