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鴨公樹子

    拼音注音Yā Gōnɡ Shù Zǐ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鴨公樹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Neolitsea chuii Merr.

    采收和儲(chǔ)藏:冬季采摘成熟果實(shí),取種子,除去雜質(zhì),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或丘陵地的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鴨公樹喬木,高8-18m。小枝綠黃色,除花序外,其他各部均無毛;頂芽卵圓形。葉互生或聚生于枝頂呈輪生狀;葉片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8-16cm,寬2.7-9cm,先端漸尖、基部銳尖,革質(zhì),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粉綠色。傘形花序腋生或側(cè)生,多個(gè)密集;花單性,雌雄異株;花破裂片4,卵形或長圓形;外面基部及中肋被柔毛,內(nèi)面基部有柔毛;雄花能育雄蕊6,花絲長約3mm,基部有柔毛,退化子房卵形,無毛,花柱有稀疏柔毛;雌花退化雄蕊基部有柔毛,子房卵形,無毛,花柱有稀疏柔毛,柱頭盾狀。果橢圓形或近圓形,長約1cm,直徑約8mm;果梗長約7mm;略增粗?;ㄆ?-10月,果期12月。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行氣止痛;利水消腫。主胃脘脹痛;水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9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毛藤根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 Gēn出處《福建民間草藥》來源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夏、秋采收。性味①《四川中藥志》:“性平,味苦辛,無毒。“②《重慶草藥》:“味甘,性平微寒,無毒?!肮δ苤髦沃物L(fēng)火牙痛,頭痛,瘰疬,......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毛蛇拼音注音Bái Máo Shé別名石祈蛇、上樹蛇、白毛伸筋、石蠶、毛石蠶、巖蠶、白毛巖蠶、老鼠尾來源為骨碎補(bǔ)科陰石蕨屬植物圓蓋陰石蕨Humata tyermanni S. Moore,以根狀莖入藥。全年可采,洗凈曬......
  • 拼音注音Bái Máo Lù Rónɡ Cǎo別名魚腮草、六月霜來源為玄參科鹿茸草屬植物白毛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i Franch.的全草。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性味微苦、澀,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
  • 《中藥大辭典》:白沙糖拼音注音Bái Shā Tánɡ別名石蜜(《唐本草》),白糖(《子母秘錄》),糖霜(《日用本草》),白霜糖(《本草備要》)。出處《綱目》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莖汁,經(jīng)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結(jié)晶體。歸經(jīng)《本草衍義補(bǔ)遺》:“入脾......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沙蒿別名籽蒿來源菊科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以種子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陜西、寧夏、甘肅。性味辛,溫。功能主治消炎散瘀,利氣,殺蟲。腮腺炎,扁桃體炎,瘡癤紅腫:種子適量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