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香根芹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香根芹拼音注音Xiānɡ Gēn Qín來(lái)源

    傘形科香根芹Osmorhiza aristata (Thunb.)Makino et Yabe var. laxa (Royle)Constance et Hiroe,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西藏。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散寒發(fā)表,止痛。主治風(fēng)寒感冒,頭頂痛,周身疼痛等癥。

    用法用量

    1~3錢。

    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香根芹拼音注音Xiānɡ Gēn Qín出處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lái)源

    為傘形科植物香根芹。8~9月采挖,去須根,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灌木林及草叢中。分布西藏。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粗硬,有香氣。莖直立,上部稍分枝,有白色柔毛或無(wú)毛。葉為2回三出式復(fù)葉,末回羽葉卵形或長(zhǎng)橢圓形,長(zhǎng)1.5~3厘米,寬1~1.5厘米,邊緣有粗鋸齒或淺裂,兩面有柔毛;葉柄長(zhǎng)5~26厘米。傘形花序頂生;花白色。果實(shí)線狀倒披針形,有伏生向上的白色剛毛,頂端有2宿存花柱。

    化學(xué)成分

    同屬植物含多炔化合物。Osmolorhiza aristara(Thunb.)Mak.et Yabe的干燥根莖含紫莖芹醚、1-烯丙基-2,4-二甲氧基苯、茴香醚、o-甲基胡椒酚、茴香醛、2,4-二甲氧基苯甲醛、甾醇。

    性味

    《西藏常用中草藥》:"辛,溫。"

    功能主治

    《西藏常用中草藥》:"散寒發(fā)表,止痛。治風(fēng)寒感冒,頭頂痛,周身疼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扁豆藤拼音注音Biǎn Dòu Ténɡ出處《綱目》來(lái)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藤莖。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風(fēng)痰迷竅,癲狂亂語(yǔ),同朱砂為末姜湯下?!阿凇毒V目》:“治霍亂,同蘆萚、人參、倉(cāng)米等分煎服。“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3~5......
  • 《中藥大辭典》:扁豆衣拼音注音Biǎn Dòu Yī別名扁豆皮(《本草便讀》)出處《安徽藥材》來(lái)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種皮。性狀干燥種皮呈不規(guī)則卷縮片狀,大小不一,厚不到1毫米,光滑,乳白色或淡黃白色,種阜半月形,類白色。質(zhì)堅(jiān),易碎。氣味皆......
  • 拼音注音Biǎn Zhóu Mù英文名root of Jerusalemthorn出處始載于《海南植物志》。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扁軸木的枝樹皮或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arkinsonia aculenta L.采收和儲(chǔ)藏:四季均可采......
  • 《中藥大辭典》:扁青拼音注音Biǎn Qīnɡ別名白青(《本經(jīng)》),碧青(《唐本草》),石青,大青(《綱目》)。出處《本經(jīng)》來(lái)源為碳酸鹽類礦物藍(lán)銅礦的礦石。原形態(tài)產(chǎn)于銅礦氧化帶中。單斜晶系。晶體短柱狀或板狀。通常星粒狀、腎狀、散射狀、土狀等......
  • 別名扛棺回來(lái)源蘿藦科娃兒藤屬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以葉入藥。隨時(shí)可采,曬干,一般鮮用。性味微酸、澀,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種毒蛇咬傷及跌打損傷。用法用量1~2兩,搗爛取汁沖白酒內(nèi)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