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扁豆衣

    《中藥大辭典》:扁豆衣拼音注音Biǎn Dòu Yī別名

    扁豆皮(《本草便讀》)

    出處

    《安徽藥材》

    來源

    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種皮。

    性狀

    干燥種皮呈不規(guī)則卷縮片狀,大小不一,厚不到1毫米,光滑,乳白色或淡黃白色,種阜半月形,類白色。質(zhì)堅,易碎。氣味皆弱。以色黃白、片大者為佳。

    功能主治

    健脾,化濕。治痢疾,腹瀉,腳氣浮腫。

    ①《本草便讀》:"達(dá)肌行水。"

    ②《安徽藥材》:"補脾化濕,止瀉痢。治食物中毒性上吐下瀉,解酒精中毒。"

    ③《江蘇植藥志》:"治腳氣足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扁豆衣拼音注音Biǎn Dòu Yī別名

    扁豆皮

    英文名Seed-coat of Hyacinth Dolichos出處

    出自《安徽藥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種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olichos lablab L.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種子,剝?nèi)》N皮,曬干。

    生境分布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扁豆 一年生纏繞草質(zhì)藤本,長達(dá)6m。莖常呈淡紫色或淡綠色,無毛或疏被柔毛。三出復(fù)葉;葉柄長4-14cm;托葉披針形或三角狀卵形,被白色柔毛;頂生小葉柄長1.5-3.5cm,兩側(cè)小葉柄較短,長2-3mm,均被白色柔毛;頂生小葉寬三角狀卵形,長5-10cm,寬約與長相等,先端尖,基部廣楔形或截形,全線,兩面均被短柔毛,沿葉脈處較多,基出3主脈,側(cè)臥羽狀;側(cè)生小葉斜卵形,兩邊不均等。總狀花序腋生,長15-25cm,直立,花序軸較粗壯;2-4花或多花叢生于花序軸的節(jié)上,小苞片舌狀,2枚,早落;花萼寬鐘狀,先端5齒,上部2齒幾乎完全合生,其余3齒近相等,邊緣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長約2cm,旗瓣廣橢圓形,先端向內(nèi)微凹,翼瓣斜橢圓形,近基部處一側(cè)有耳狀突起,龍骨瓣舟狀,彎曲幾成直角;雄蕊10,1枚單生,其余9枚的花絲部分連合成管狀,將雌蕊包被;子房線形,有絹毛,基部有腺體,花柱近先端有白色髯毛,柱頭頭狀。莢果鐮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扁平,長5-8cm,寬1-3cm,先端較寬,頂上具一向下彎曲的喙,邊緣粗糙。種子2-5顆,扁橢圓形,白色、紅褐色或近黑色,長8-13mm,寬6-9mm,厚4-7mm,種臍與種脊長而隆起,一側(cè)邊緣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種阜?;ㄆ?-8月,果期9月。

    性狀

    本品呈囊殼狀、凹陷或卷縮成不規(guī)則瓢片狀,長約1cm,厚不超過1mm,表面光滑,乳白色或淡黃白色,有的可見種阜,完整的種阜半月形,類白色。質(zhì)硬韌,體輕。氣微,味淡。以囊殼完整、色黃白、不帶種仁者為佳。

    歸經(jīng)

    脾;大腸經(jīng)

    性味

    甘苦;溫

    功能主治

    消暑化濕,健脾和胃。主暑濕內(nèi)蘊,嘔吐泄瀉,胸悶納呆,腳氣浮腫,婦女帶下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

    各家論述

    1.《本草便讀》:達(dá)肌行水。

    2.《安徽藥材》:補脾化濕,止瀉痢。治食物中毒性上吐下瀉,解酒精中毒。

    3.《江蘇植藥志》:治腳氣足腫。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ǎi Wěi Sǔn別名石竹根(《草木便方》),竹林梢、萬花梢(《分類草藥性》),黃牛尾巴(《貴州民間方藥集》),竹林霄(《四川中藥志》)。出處《貴州民間方藥集》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萬壽竹之根莖及根。夏,秋間采收。生境分布生于低山區(qū)林......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日草來源菊科百日草Zinnia elegans Jacq.,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長江流域各省有栽培。功能主治清熱利尿。主治痢疾,淋癥,乳頭癰。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步還陽丹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Yánɡ Dān別名鳥巢蘭來源蘭科兜被蘭屬植物二葉兜被蘭Neottianthe cucullata (L.) Schlecht.,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性味甘,平。功能......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靈草拼音注音Bǎi Línɡ Cǎo別名小白藥、小對節(jié)生、小掰角、長柄牛奶藤來源蘿藦科牛奶菜屬植物百靈草Marsdenia longipes W. T. Wang,以根或全株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毒性本品有毒,不......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眼藤拼音注音Bǎi Yǎn Ténɡ別名爬山虎、咸魚頭、五眼子、泥藤草、大甘草、小葉羊角藤來源為茜草科巴戟屬植物百眼藤Morinda parvifolia Bartl.,以全株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性味甘,涼。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