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扁軸木

    拼音注音Biǎn Zhóu Mù英文名root of Jerusalemthorn出處

    始載于《海南植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扁軸木的枝樹皮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rkinsonia aculenta L.

    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熱帶各地廣為栽培,也有野生。

    資源分布:分布于海南。

    原形態(tài)

    扁軸木 小喬木,有刺。高達(dá)6m。具光滑綠色的樹皮。二回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總?cè)~柄短,中軸須有1刺;羽片2-4,簇生在刺狀軸的基部,長達(dá)30cm以上,當(dāng)小葉脫落或不發(fā)育時,很象小枝,具多數(shù)小葉;小葉片長橢圓形,長3-8mm,寬3mm,先端圓,有時微缺,基部楔形,全緣,無毛,落早??偁罨ㄐ蚰z生,花排列稀疏;花便細(xì)瘦,長約15mm;苞片披針形;花托盤狀;萼片5,長約6mm,基部合生呈短筒狀;花瓣5,黃色,芳香,分離,長約10mm,寬約6mm;雄蕊10,分離,基部有毛。莢果呈串珠狀,壓扁,革質(zhì),長約8-15cm,寬約6-8mm。種子通常4-7顆。

    化學(xué)成分

    樹皮含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膽堿(choline),β-香樹脂醇乙酸酯(β-amyrinacetate),β-香樹脂酮(β-amyrone,β-amyrenone)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葉含氨基酸(amino acid),表葒草素(epiorientin),扁軸木素(parkinsonin)A、B,葒草素(orientin),異葒草素(isoorientin),牡荊素(vitexin)和異牡荊素(isovitexin),6,8-二-C-葡萄糖基木犀草素(lucenin Ⅱ),6,8-C-葡萄糖基芹菜素(vicenin Ⅱ),香葉木素-6-C-β-葡萄糖甙(diosmetin-6-C-β-glucoside),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山奈酚(kaempferol),金圣草黃素(chrysoeriol)和皮羅因-6-C-β-D-葡萄糖甙(pilloin-6-C-β-D-gluco-side)。

    亦含β-谷甾醉-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膽堿(choline),β-香樹脂酸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β-香樹脂酮(β-amyrone,β-amyrenone)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種子含白蛋白(albumin),谷蛋白(glutelin), N-酰氨基酸氨基水解酶(N-acylamino acid aminohydrolase)和氨基轉(zhuǎn)移酶(aminocylase)。

    花合表葒草素(epiorientin),扁軸木素A、B。

    歸經(jīng)

    腎;脾經(jīng)

    性味

    味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

    補(bǔ)益。主身體衰弱;勞傷乏力;虛熱;自汗;盜汗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樹皮及枝葉有補(bǔ)虛勞的功能。用于一般身體衰弱。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ēnɡ Gāo Zhú別名油竹、白眉竹、花眉竹英文名Punting Pole Bambusa出處始載于《廣西藥用植物名錄》。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掌篙竹的葉、葉芽或莖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ambusa pervariab......
  • 《中藥大辭典》:春不見拼音注音Chūn Bú Jiàn別名一朵云(《陜西中草藥》)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為陰地蕨科植物蕨蔡的帶根全草。春、冬采挖,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林下陰濕處。分布河南、山西、陜西、甘肅、浙江、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 《中藥大辭典》: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 Yóu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樹干流出的液汁。10~11月采收。功能主治治齁病。用法用量內(nèi)服:同人乳蒸化,2~3錢。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
  • 拼音注音Chūn Shā Huā別名砂仁花(《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出處《飲片新參》來源為姜科植物陽春砂的花朵及花序梗。性狀干燥的花朵及花序梗,全體呈淡紫色,花朵細(xì)軟而??;花序梗長20~30厘米,有節(jié);切段者長2厘米。稍有香氣。性味《中國醫(yī)學(xué)大......
  • 拼音注音Chūn Huā Mù出處《陸川本草》來源為薔薇科植物車輪梅的枝葉或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間戒溪邊灌木叢中。分布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貴州、云南、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等地。原形態(tài)車輪梅,又名:春花、石斑木、雷公樹、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