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春尖油

    《中藥大辭典》: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 Yóu出處

    《重慶草藥》

    來源

    為楝科植物香椿樹干流出的液汁。10~11月采收。

    功能主治

    治齁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同人乳蒸化,2~3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 Yóu別名

    椿樹油。

    英文名Juice of Chinese Toona出處

    出自《重慶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樹干流出的液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oona sinensis(A.Juss.)Roem.[Cedrela sinensis A.Juss.]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切割樹干,流出液汁,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栽培于海拔2700m以下的房前屋后、村邊、路旁。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臺灣、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香椿 葉喬木,高達16m。樹皮暗褐色,成片狀剝落,小枝有時具柔毛。偶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長25-50cm,有特殊氣味;葉柄紅色,基部肥大;小葉8-10對,小葉柄長5-10mm;葉片長圓形至披針狀長圓形,長8-15cm,寬2-4cm,先端尖,基部偏斜,圓或闊楔形,全緣或有疏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色淡,葉脈或脈間有長束毛,花小,兩性,圓錐花序頂生;花芳香;花萼短小,5裂;花瓣5,白色,卵狀橢圓形;退化雄蕊5,與5枚發(fā)育雄蕊互生;子房上位,5室,花盤遠較子房為短。蒴果橢圓形或卵圓形,長約2.5cm,先端開裂為5瓣。種子橢圓形,一端有翅?;ㄆ?-6月,果期9月。

    歸經(jīng)

    肺經(jīng)

    性味

    辛;苦;溫

    功能主治

    潤澡解毒;通竅。主齁病;手足皸裂;疔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烊化,6-9g。外用:適量,溶化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矮陀陀別名金絲矮陀陀、白花矮陀陀來源楝科地黃連屬植物滇黔地黃連Munronia henryi Harms,以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碎,曬干或鮮用。性味辛、微苦,涼。有小毒。功能主治舒筋活絡,祛風止痛,解熱截瘧。用于跌......
  • 《全國中草藥匯編》:艾葉拼音注音ài Yè別名艾、艾蒿、家艾英文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葉。夏季花未開時采摘,除去雜質,曬干。性......
  • 《中藥大辭典》:艾實拼音注音ài Shí別名艾子(《食療本草》)。出處《藥性論》來源為菊科植物艾的果實。9~10月,果實成熟后采收。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艾葉“條。性味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阿凇毒V目》:“苦辛,熱,無毒?!肮δ苤髦微佟?.....
  • 拼音注音ài Piàn別名艾腦香(《現(xiàn)代實用中藥》),艾粉、結片(《藥材資料匯編》)。出處《增訂偽藥條辨》來源為菊科植物艾納香葉片的加工品。植物形態(tài)參見“艾納香“條。生境分布主產(chǎn)廣東,廣西、貴州等地。性狀為半透明的結晶,直徑5~15毫米,厚......
  • 《中藥大辭典》:艾納香拼音注音ài Nà Xiānɡ別名大風艾、牛耳艾、大風葉、紫再楓(《生草藥性備要》),再風艾(《嶺南采藥錄》),大艾、大楓草(《中國樹木分類學》),大骨風(《南寧市藥物志》),大黃草(《中藥志》),大毛藥(《貴州植藥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