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滿山紅油

    拼音注音Mǎn Shān Hónɡ Yóu英文名OLEUM RHODODENDRI DAURICI來源

    本品為杜鵑花科植物興安杜鵑Rhododendron dauricum L. 的干燥葉經水蒸氣蒸餾得到的揮發(fā)油。

    性狀

    本品為淡黃綠色至黃棕色的澄清液體;有強烈刺激性香氣,味清涼而辛辣。放冷至-10℃以下,即析出結晶。本品能與甲醇、乙醇、丙酮、氯仿或乙醚任意混合,在水中微溶。相對密度應為0.935~0.950(附錄ⅦA)。折光率應為1.500~1.520(附錄ⅦF)。

    貯藏

    遮光,密封,置陰涼處。

    鑒別

    取本品0.1ml,加乙醇0.5ml,搖勻,加1% 香草醛硫酸溶液2 滴,振搖,顯紫紅色至暗紫紅色。

    功能主治

    止咳,祛痰。用于急、慢性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0.05~0.1g,一日2~3次。

    摘錄《中國藥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ā Dòu Shuānɡ英文名SEMEN CROTONIS PULVERATUM來源本品為巴豆的炮制加工品。性狀本品為粒度均勻、疏松的淡黃色粉末,顯油性。貯藏置陰涼干燥處。炮制取凈巴豆仁,照制霜法(附錄Ⅱ D)制霜,或取仁碾細后,......
  • 《中藥大辭典》:布朗耳蕨拼音注音Bù Lǎnɡ ěr Jué別名睬甲哈烏(藏名)出處《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來源為鱗毛蕨種植物布朗耳蕨的全草。8~9月采挖,切段,曬干。生境分布生于高寒林下陰濕地及巖石縫中。分布陜西、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
  • 拼音注音Bù Zhā Yè別名蓑衣子、破布葉、麻布葉、爛布渣、布包木、破布樹、薢寶葉來源為椴樹科破布葉屬植物破布樹Microcos paniculata.的葉。夏秋采葉,曬干。性味淡、微酸,平。功能主治清暑,消食,化痰。用于感冒,中暑,食滯......
  • 《全國中草藥匯編》:布狗尾拼音注音Bù Gǒu Wěi別名兔狗尾、狐貍尾、虎尾輪、防蟲草、貓上樹來源豆科貍尾草屬植物長穗貓尾射Uraria crinita Desv. var. macrostachya Wall.,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洗凈......
  • 拼音注音Bù Jīnɡ別名五指疳、五指風、山紫荊(《廣西藥植名錄》),梅哈忍(傣名)。出處《云南思茅中草藥選》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山牡荊的根或樹干心材。全年可采,削除外皮,取干心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中或栽培。分布云南、廣東、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