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龍骨蓮

    《中藥大辭典》:龍骨蓮拼音注音Lónɡ Gǔ Lián別名

    水龍骨、子母蓮、野藕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睡蓮科植物龍骨蓮根莖。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池沼、水塘。

    原形態(tài)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莖橫臥,白色,有螺旋狀排列的黑色葉跡。葉漂浮,卵形至廣卵形,長約8厘米,寬6~8厘米,先端圓,全緣,基部深心形,質(zhì)厚,兩面光滑無毛,下面密布點狀突起;葉柄細長,扁而中空?;▎紊诨üm敹?;萼片5,花冠狀,黃色,廣卵形,長約2厘米,宿存;花瓣多數(shù),矩形,先端凹陷,長約6毫米;雄蕊多數(shù);子房上位,卵形,花柱極短,柱頭有12個缺刻。漿果。種子多數(shù)。

    性味

    性涼,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治癆傷虛損,有滋補清熱之功。

    復(fù)方

    治陰虛弱癆:鮮龍骨蓮根(去須)二兩,燉肉吃,早晚各一次。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龍骨蓮拼音注音Lónɡ Gǔ Lián別名

    水龍骨、子母蓮、野藕。

    英文名Rhizome of Bornet Cowlily,Bornet Cow lily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藥材基源:為睡蓮科植物貴州萍逢草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uphar bornetii Levl.et Vant.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除去細根,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池沼、水塘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貴州萍逢草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莖橫臥,白色,有螺旋狀排列的黑色葉跡,根纖維狀。葉漂浮,草質(zhì),圓形或心狀卵形,長6-8cm,寬4.5-7cm,先端圓鈍,邊緣波狀,基部彎缺深達全葉片的1/3,兩側(cè)裂片靠攏或重合,上面無毛,下面微有柔毛且密布點狀突起;葉柄細長,扁而中空。花單生于花梗頂端;萼片5,花瓣狀,黃色,廣卵形,長約2cm,宿存;花瓣多數(shù),寬線形,先端凹隱,長約6mm,寬約2mm;雄蕊多數(shù);子房上位,卵形,花柱極短,柱頭有12個缺刻。漿果含多數(shù)種子?;ㄆ?-7月,果期7-9月。

    歸經(jīng)

    脾經(jīng)

    性味

    甘;苦;微寒

    功能主治

    滋陰清熱。主勞傷虛損;陰虛發(fā)熱;盜汗;外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ān Yè Jǐn Cài別名天蹄。來源藥材基源:為堇菜科植物斑葉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ola uariegataisch. Exc Link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草地......
  • 拼音注音Bān Yè Zǐ Jīn Niú別名血黨、小羅傘、斑葉朱砂根、百兩金、沿海紫金牛來源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斑葉紫金牛Ardisia punctata Lindl.,以根、葉入藥。全年可采,根切片曬干;葉多鮮用。性味苦、辛,溫。功能主......
  • 來源玄參科斑唇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Rudolph var. tubiformis (Klotz.) Tsoong,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脾開胃,消食化積,利水澀精。......
  • 拼音注音Bān Dì Jǐn別名血筋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斑地錦的全草。6~9月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路邊和園圃內(nèi)。分布浙江、江蘇等地。原形態(tài)一年生匍匐小草本,高15~25厘米,含白色乳汁......
  • 來源天南星科天南星屬植物細齒天南星Arisaema serratum (Thunb.) Schott,以球莖入藥。秋冬采收,曬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解毒。用于毒蛇咬傷。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敷傷口周圍。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