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雞翮《肘后方》),雞翮翎(《綱目》)。
《本經(jīng)》
為雉科動物家雞的翅羽。
動物形態(tài)詳"雞肉"條。
破瘀消腫。治血閉,小便不禁,癰疽,陰腫,骨哽。
①《本經(jīng)》:"主下血閉。"
②《別錄》:"主起陰。"
③《綱目》:"治婦人小便不禁,消陰頹,療骨哽,蝕癰疽。"
內(nèi)服:燒灰研末,1~3分。外用:燒灰研末調(diào)敷。
①治少小睡中遺尿不自覺:赤雞翅燒末,酒服三指撮,日三。(《肘后方》)
②治癰已有膿,當(dāng)使壞:白雞二翅羽、肢各一枚,燒服之。(肘后方》)
③治男子陰卒腫痛:雞翮六枚(燒),蛇床子(末)等分。合服,少隨卵左右,敷卵。(《肘后方》)
④治食諸肉骨鯁:白雄雞左右翮大毛各一枚,燒末,水服一刀圭。(《肘后方》)
⑤治蠼螋尿瘡:烏雞翅毛燒灰,油調(diào)敷之。(《瑣碎錄》)
治療皮膚病:用白色雞毛制成注射液-"抗敏靈",行深部肌肉注射。成人每日3次,每次2毫升;15歲以下每日1次,每次2毫升;小兒酌減。治療皮膚瘙癢癥75例,蕁麻疹14例,神經(jīng)性皮炎8例,面癬4例,濕疹4例,手癬3例,黃水瘡、桃花癬、漆過敏、過敏性紅斑各1例,結(jié)果近期治愈81例(72%),顯效20例(19%)。一般用藥2次即見瘙癢減輕,丘疹漸退。治療中未見副作用,個別病人訴局部疼痛,1~2日即消失。
雞翅、雞翮翎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藥材基源:為雉科動物家雞的翅羽。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采收和儲藏:取雞的兩翅羽,洗凈烘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家雞因飼養(yǎng)雜交的關(guān)系,口種繁多,形體大小及毛色不一。食物主要為植物的種子、果實(shí)及昆蟲等。雄雞善啼。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均有飼養(yǎng)。
家雞,家禽。嘴短而堅(jiān),略呈圓錐狀,上嘴稍彎曲。鼻孔裂狀,被有鱗狀瓣。眼有瞬膜。頭上有肉冠,喉部兩側(cè)有肉垂,通常呈褐紅色;肉冠以雄者為高大,雌者低?。蝗獯挂嘁孕壅邽榇?。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較美,有長而鮮麗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足健壯,跗、跖及趾均被有鱗板;趾4,前3趾,后1趾,后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
肝;腎經(jīng)
甘;溫
破瘀消腫;祛風(fēng)。主血閉;癰疽;陰痜;骨哽;產(chǎn)后小便不禁;小兒遺尿;過敏性皮炎
內(nèi)服:燒研,0.3-0.9g。外用:適量,燒灰調(diào)敷;或煎水熏洗。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下血閉。
2.別錄》:主起陰。
3.《本草綱目》:治婦人小便不禁,消陰蝕,療骨哽,蝕癰疽。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雞翮《肘后方》),雞翮翎(《綱目》)。
出處《本經(jīng)》
來源為雉科動物家雞的翅羽。
原形態(tài)動物形態(tài)詳"雞肉"條。
功能主治破瘀消腫。治血閉,小便不禁,癰疽,陰腫,骨哽。
①《本經(jīng)》:"主下血閉。"
②《別錄》:"主起陰。"
③《綱目》:"治婦人小便不禁,消陰頹,療骨哽,蝕癰疽。"
用法用量內(nèi)服:燒灰研末,1~3分。外用:燒灰研末調(diào)敷。
復(fù)方①治少小睡中遺尿不自覺:赤雞翅燒末,酒服三指撮,日三。(《肘后方》)
②治癰已有膿,當(dāng)使壞:白雞二翅羽、肢各一枚,燒服之。(肘后方》)
③治男子陰卒腫痛:雞翮六枚(燒),蛇床子(末)等分。合服,少隨卵左右,敷卵。(《肘后方》)
④治食諸肉骨鯁:白雄雞左右翮大毛各一枚,燒末,水服一刀圭。(《肘后方》)
⑤治蠼螋尿瘡:烏雞翅毛燒灰,油調(diào)敷之。(《瑣碎錄》)
臨床應(yīng)用治療皮膚病:用白色雞毛制成注射液-"抗敏靈",行深部肌肉注射。成人每日3次,每次2毫升;15歲以下每日1次,每次2毫升;小兒酌減。治療皮膚瘙癢癥75例,蕁麻疹14例,神經(jīng)性皮炎8例,面癬4例,濕疹4例,手癬3例,黃水瘡、桃花癬、漆過敏、過敏性紅斑各1例,結(jié)果近期治愈81例(72%),顯效20例(19%)。一般用藥2次即見瘙癢減輕,丘疹漸退。治療中未見副作用,個別病人訴局部疼痛,1~2日即消失。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雞翮羽拼音注音Jī Hé Yǔ別名雞翅、雞翮翎
英文名wing-feather of a chicken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來源藥材基源:為雉科動物家雞的翅羽。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采收和儲藏:取雞的兩翅羽,洗凈烘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家雞因飼養(yǎng)雜交的關(guān)系,口種繁多,形體大小及毛色不一。食物主要為植物的種子、果實(shí)及昆蟲等。雄雞善啼。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均有飼養(yǎng)。
原形態(tài)家雞,家禽。嘴短而堅(jiān),略呈圓錐狀,上嘴稍彎曲。鼻孔裂狀,被有鱗狀瓣。眼有瞬膜。頭上有肉冠,喉部兩側(cè)有肉垂,通常呈褐紅色;肉冠以雄者為高大,雌者低?。蝗獯挂嘁孕壅邽榇?。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較美,有長而鮮麗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足健壯,跗、跖及趾均被有鱗板;趾4,前3趾,后1趾,后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
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
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破瘀消腫;祛風(fēng)。主血閉;癰疽;陰痜;骨哽;產(chǎn)后小便不禁;小兒遺尿;過敏性皮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燒研,0.3-0.9g。外用:適量,燒灰調(diào)敷;或煎水熏洗。
各家論述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下血閉。
2.別錄》:主起陰。
3.《本草綱目》:治婦人小便不禁,消陰蝕,療骨哽,蝕癰疽。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