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金鈴子(去核,炒)120克 益智仁 葫蘆巴(炒)石菖蒲 破故紙(炒)茴香(炒)巴戟(去心)各60克 木香 白茯苓(去皮)陳皮(去白)各30克
上藥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治腎氣發(fā)動(dòng),牽引疼痛,臍腹弦急,攻沖不定。
每服50丸,鹽湯、溫酒任下。
金鈴子(去核,炒)4兩,益智仁2兩,胡蘆巴(炒)2兩,石菖蒲2兩,破故紙(炒)2兩,茴香(微炒)2兩,巴戟(去心)2兩,木香1兩,白茯苓(去皮)1兩,陳皮(去白)1兩。
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腎氣發(fā)動(dòng),牽引疼痛,臍腹弦急,攻沖不定。
金鈴子肉、胡蘆巴1兩,破故紙1兩,萆薢1兩,小茴香3兩,蒼術(shù)2兩,附子1個(gè)。
上為細(xì)末,酒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腰腳痛,小腸腳氣等疾。
每服50丸,空心溫酒送下。
茴香半兩,川楝子半兩(每個(gè)作4片,用巴豆肉49粒炒焦為度,不用巴豆),破故紙2兩,胡蘆巴(炒)2兩。
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
膀胱小腸疝氣,臍腹苦痛。
每服30丸,細(xì)嚼胡桃仁3個(gè),熱蔥酒送下;常服,鹽酒吞下亦可。
川楝子5兩(銼,作5分制,一分用斑蝥1個(gè),去頭翅同炒,去斑蝥;一分用茴香3錢,鹽半錢,炒熟去鹽留茴香入藥;一分用黑牽牛3錢同炒,去牽牛;一分用破故紙3錢同炒,留故紙入藥;一分用蘿卜子1錢同炒,去蘿卜子)。
上將楝子去核,同破故紙、茴香焙干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釣?zāi)I氣,膀胱偏墜,痛不可忍者。
每服30丸,溫酒空心送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金鈴子(去核,炒)120克 益智仁 葫蘆巴(炒)石菖蒲 破故紙(炒)茴香(炒)巴戟(去心)各60克 木香 白茯苓(去皮)陳皮(去白)各30克
制法上藥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氣發(fā)動(dòng),牽引疼痛,臍腹弦急,攻沖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鹽湯、溫酒任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局方》卷五(淳佑新添方):金鈴子丸處方金鈴子(去核,炒)4兩,益智仁2兩,胡蘆巴(炒)2兩,石菖蒲2兩,破故紙(炒)2兩,茴香(微炒)2兩,巴戟(去心)2兩,木香1兩,白茯苓(去皮)1兩,陳皮(去白)1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氣發(fā)動(dòng),牽引疼痛,臍腹弦急,攻沖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鹽湯、溫酒任下。
摘錄《局方》卷五(淳佑新添方)《普濟(jì)方》卷一五六:金鈴子丸處方金鈴子肉、胡蘆巴1兩,破故紙1兩,萆薢1兩,小茴香3兩,蒼術(shù)2兩,附子1個(gè)。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腰腳痛,小腸腳氣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五六《朱氏集驗(yàn)方》卷三:金鈴子丸處方茴香半兩,川楝子半兩(每個(gè)作4片,用巴豆肉49粒炒焦為度,不用巴豆),破故紙2兩,胡蘆巴(炒)2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膀胱小腸疝氣,臍腹苦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細(xì)嚼胡桃仁3個(gè),熱蔥酒送下;常服,鹽酒吞下亦可。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三《袖珍》卷二引《澹寮》:金鈴子丸處方川楝子5兩(銼,作5分制,一分用斑蝥1個(gè),去頭翅同炒,去斑蝥;一分用茴香3錢,鹽半錢,炒熟去鹽留茴香入藥;一分用黑牽牛3錢同炒,去牽牛;一分用破故紙3錢同炒,留故紙入藥;一分用蘿卜子1錢同炒,去蘿卜子)。
制法上將楝子去核,同破故紙、茴香焙干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釣?zāi)I氣,膀胱偏墜,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空心送下。
摘錄《袖珍》卷二引《澹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