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蒲公莢(《廣西中草藥》),土蒲公英(《廣西植物名錄》)。
《廣西中草藥》
為菊科植物光栓果菊的全草。夏季采收。
生于山坡或山野路旁。分布四川、云南、廣西等地。
多年生草本,全體無毛,含乳汁。根塊狀,肉質(zhì),圓柱形?;~近于無柄,倒卵狀橢圓形,邊緣波狀,具刺狀細(xì)齒。頭狀花序排成疏生的總狀花序;花黃色,全部為舌狀花,舌片先端5齒裂;總苞圓柱形,苞片數(shù)列,最外的苞片極小,三角形,大小不等,內(nèi)面1列的苞片絨形,近相等;花托平坦,無毛。瘦果細(xì)小,圓柱形,有明顯的縱棱4~5條,冠毛多數(shù)?;ㄆ谙募?。
《廣西中草藥》:"甘淡,涼。"
《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治癰疽疔瘡。"
內(nèi)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
①治瘡瘍腫痛:蒲公英、銀花藤各二兩,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各取適量。共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②治乳瘡腫痛:蒲公英、霧水葛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蛴闷压⒍?,配草鞋根一兩。加黃糖少許,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蒲公英、土蒲公英、滑背草、大蒲公英、野破血骨、滑葉草鞋根
出自《廣西中草藥》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無莖栓果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aunaea acaulis (Roxb.) Babc. [Prenanthes acaulis Roxb.]
采收和儲(chǔ)藏:夏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無莖栓果菊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20cm。全株無毛,含乳汁。根塊狀,肉質(zhì),圓柱形。無莖或莖很短。葉基生或蓮座狀,幾無葉柄;葉片狹長(zhǎng)卵形、倒卵狀橢圓形、匙形、披針狀橢圓形、匙形、披針形或條形,長(zhǎng)5-7cm,寬約1cm,先端鈍或急尖,邊緣波狀,具刺關(guān)細(xì)齒,稀近羽狀淺裂?;ㄝ銌紊驍?shù)個(gè),直立,頭狀花序少數(shù),排成傘房狀;總苞圓柱形,果期成鐘狀,長(zhǎng)約1cm;總苞片多層,外層很小,卵形,內(nèi)層條狀披針形;全為舌狀花,花色,先端5齒裂。瘦果圓柱形,長(zhǎng)約2mm,具有明顯的縱棱4-5條;冠毛白色,較瘦果長(zhǎng)。花期夏季。
味甘;苦;性涼
清熱解毒;利尿。主癰疽疔瘡;尿路感染
內(nèi)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
①治瘡瘍腫痛: 蒲公英、銀花藤各二兩。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各取適量。共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②治乳瘡腫痛: 蒲公英、霧水葛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蛴闷压⒍?,配草鞋根一兩,加黃糖少許,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廣西中草藥》:治癰疽疔瘡。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蒲公莢(《廣西中草藥》),土蒲公英(《廣西植物名錄》)。
出處《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光栓果菊的全草。夏季采收。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山野路旁。分布四川、云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全體無毛,含乳汁。根塊狀,肉質(zhì),圓柱形?;~近于無柄,倒卵狀橢圓形,邊緣波狀,具刺狀細(xì)齒。頭狀花序排成疏生的總狀花序;花黃色,全部為舌狀花,舌片先端5齒裂;總苞圓柱形,苞片數(shù)列,最外的苞片極小,三角形,大小不等,內(nèi)面1列的苞片絨形,近相等;花托平坦,無毛。瘦果細(xì)小,圓柱形,有明顯的縱棱4~5條,冠毛多數(shù)?;ㄆ谙募?。
性味《廣西中草藥》:"甘淡,涼。"
功能主治《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治癰疽疔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
復(fù)方①治瘡瘍腫痛:蒲公英、銀花藤各二兩,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各取適量。共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②治乳瘡腫痛:蒲公英、霧水葛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蛴闷压⒍?,配草鞋根一兩。加黃糖少許,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滑背草鞋拼音注音Huá Bèi Cǎo Xié別名蒲公英、土蒲公英、滑背草、大蒲公英、野破血骨、滑葉草鞋根
英文名Herb of Stemless Launaea出處出自《廣西中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無莖栓果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aunaea acaulis (Roxb.) Babc. [Prenanthes acaulis Roxb.]
采收和儲(chǔ)藏:夏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無莖栓果菊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20cm。全株無毛,含乳汁。根塊狀,肉質(zhì),圓柱形。無莖或莖很短。葉基生或蓮座狀,幾無葉柄;葉片狹長(zhǎng)卵形、倒卵狀橢圓形、匙形、披針狀橢圓形、匙形、披針形或條形,長(zhǎng)5-7cm,寬約1cm,先端鈍或急尖,邊緣波狀,具刺關(guān)細(xì)齒,稀近羽狀淺裂?;ㄝ銌紊驍?shù)個(gè),直立,頭狀花序少數(shù),排成傘房狀;總苞圓柱形,果期成鐘狀,長(zhǎng)約1cm;總苞片多層,外層很小,卵形,內(nèi)層條狀披針形;全為舌狀花,花色,先端5齒裂。瘦果圓柱形,長(zhǎng)約2mm,具有明顯的縱棱4-5條;冠毛白色,較瘦果長(zhǎng)。花期夏季。
性味味甘;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主癰疽疔瘡;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
復(fù)方①治瘡瘍腫痛: 蒲公英、銀花藤各二兩。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各取適量。共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②治乳瘡腫痛: 蒲公英、霧水葛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蛴闷压⒍?,配草鞋根一兩,加黃糖少許,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各家論述《廣西中草藥》:治癰疽疔瘡。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