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狗屎花

    《中藥大辭典》:狗屎花拼音注音Gǒu Shǐ Huā別名

    一把抓、藍(lán)狗屎花(《滇南本草》),藍(lán)布裙(《四川通志》),附地菜、牛舌頭花(《植物名實(shí)圖考》),狗舌花(《滇南本草圖譜》),龍須草、七星箭(《四川中藥志》),大肥根、蓮子葉、綠花心、綠花葉、藍(lán)花參(《云南中草藥》)。

    出處

    《滇南本草》

    來源

    為紫草科植物倒提壺全草。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屋旁、路邊。分布云南,四川、貴州、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倒提壺(《滇南本草》)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50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短直柔毛。根細(xì)長,有側(cè)根。莖圓柱狀,紫綠色。根生葉多具長柄,柄基稍膨大;葉片橢圓形或匙狀,長6~14厘米,寬2~4厘米,先端尖或鈍圓,基部楔形,全緣,或波狀緣,葉脈上面凹入,下面凸出顯著;莖生葉無柄,披針形,長約5厘米,闊2厘米,先端鈍,基部呈淺心臟形,略抱莖。蝎尾狀總狀花序,頂生或腋出;花小,開于花序之俯向一面,無苞片,具花梗。萼鐘狀,5深裂;花冠管約與萼片等長,頂部藍(lán)色,下部白色,5裂,喉部著生5枚小鱗片,與花冠裂片同色,對生;雄蕊5,與萼片對生,花絲貼生于花冠管,藥短橢圓形,黃色;背著;雌蕊1,子房扁圓形,4深裂,花柱圓柱形。小堅(jiān)果4枚,具肉質(zhì)錨狀鉤刺?;ㄆ?~10月。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千里光屬生物堿,倒提壺堿和刺凌德草堿。種子含油23%,蛋白質(zhì)18%。

    藥理作用

    刺凌德草堿有神經(jīng)節(jié)阻滯作用,10毫克/公斤可完全阻斷電刺激交感節(jié)前纖維引起的瞬膜收縮,它能增強(qiáng)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0.00002濃度能降低離體兔小腸的收縮張力。0.0001~0.00001能擴(kuò)張離體兔耳血管。一次靜脈注射,對小鼠的毒性很小,連續(xù)注射可引起肝變性,但較其他雙稠吡咯啶為輕。

    性味

    《天寶本草》:"苦,涼。"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止血。治咳嗽,吐血,瘰疬,刀傷。

    ①《四川通志》:"治腳氣,壯筋骨。"

    ②《天寶本草》:"清肺止咳化痰,治氣火瘰疬。"

    ③《四川中藥志》:"清熱,止咳,生肌。治咳嗽,失音,吐血。"

    ④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養(yǎng)陰潤肺,清熱止咳。治肺癆咳嗽,失音,狂犬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

    復(fù)方

    ①治咳嗽失音:藍(lán)布裙全草一至二兩,燉五花內(nèi)服。

    ②治吐血:藍(lán)布裙全草一至二兩,燉殺口內(nèi)服。

    ③治刀傷:生藍(lán)布裙搗爛涂。(①方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狗屎花拼音注音Gǒu Shǐ Huā別名

    一把抓、藍(lán)狗屎花、藍(lán)布裙、附地菜、牛舌頭花、狗舌花、龍須草、七星箭、毛毛菜、大肥根、蓮子葉、綠花心、綠花葉、藍(lán)花參、狗屎藍(lán)花、狗屎羅卜、接骨草、小綠連草

    英文名Chinese Forgetmenot Root, Herb of Chinese Forgetmenot出處

    出自《滇南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草科植物倒提壺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noglossum amabile Stapf et Drumm.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4500m的山坡、路旁、草地或干旱的針葉林緣和灌木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甘肅、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5-60cm。根細(xì)長,幼時肉質(zhì),老時半木質(zhì),黑褐色,有側(cè)根。根莖短,密被殘存的葉基。莖1-3分枝,密被灰白色貼伏短柔毛?;~具長柄,基部稍膨大,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6-14cm,寬1-4cm,先端尖或鈍圓,基部楔形,全緣或波狀,兩面密生短柔毛;莖生葉無柄,葉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長2-7cm,寬2cm,先端鈍,基部呈淺心形,略抱莖;側(cè)脈明顯。聚傘花序我分枝,向上直伸,密集成圓錐狀,頂生或腋生;花梗果期稍增長;花小,無苞片,開于花序的一側(cè);花萼鐘狀,5深裂,裂片卵形,淡綠紫色,外面密生柔毛;花冠藍(lán)色,稀白色,長5-6mm,花冠簡約與萼片等長,先端5裂,裂片圓形,有明顯的網(wǎng)紋,喉部有附屬物5枚,呈梯形,紫色;雄蕊5,內(nèi)藏,貼生于花冠簡中部;雌蕊1枚,子房扁圓形,4深裂,花柱線狀圓柱形,長1.5-2mm。小堅(jiān)果4,卵形,長3-4mm,背面微凹,密生錯狀剌,邊緣錨狀剌基部連合,成狹或?qū)挼某釥钸??;ㄆ?-6月,果期7-9月。

    化學(xué)成分

    倒提壺含剌凌德草堿(exhinatine),倒提壺堿(amabiline),安貝靈(ambeline)?;êw燕草素-3,5-二葡萄糖甙(delphinidin-3,5-digluco-side)。果實(shí)含多糖(polysaccharide)。種子含D-葡萄糖(D-glucose),D-木糖(D-xylose),D-核糖(D-ribose),L-鼠李糖(l-rhamnose),L-阿拉伯糖(L-arabinose),D-葡萄糖醛酸(D-glucuronic acid),乳糖(lactose),L-果糧(L-fructose)及甘氨酸(glycine),亮氨酸(leu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胱氨酸(cystine),丙氨酸(alanine),蘇氨酸(threo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脯氨酸(proline)等游離氨基酸;還含油(23%)、蛋白質(zhì)(18%)。

    藥理作用

    刺凌德草堿有神經(jīng)節(jié)阻滯作用,10mg/kg可完全阻斷電刺激交感節(jié)前纖維引起的瞬膜收縮,它能增強(qiáng)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2×10(-5)濃度能降低離體兔小腸的收縮張力。10(-4)-10(-5)能擴(kuò)張離體兔耳血管。一次靜脈注射,對小鼠的毒性很小,連續(xù)注射可引起肝變性,但較其他雙稠吡咯啶(Heliotrine)為輕。

    歸經(jīng)

    肺;肝;腎經(jīng)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散瘀止血;清熱利濕。主咳嗽;吐血;肝炎;痢疾;尿痛;白帶;瘰疬;刀傷;骨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干品研末撒。

    各家論述

    1.《四川通志》:治腳氣,壯筋骨。

    2.《天寶本草》:清肺止咳化痰,治氣火瘰疬。

    3.《四川中藥志》:清熱,止咳,生肌。治咳嗽,失音,吐血。

    4.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養(yǎng)陰潤肺,清熱止咳。治肺癆咳嗽,失音,狂犬咬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沖天果別名鬧魚藤、沖天子、毒魚藤來源豆科沖天果Millettia ichthyoctona Drake,以根、葉、果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辛,涼。有大毒。功能主治消腫拔毒,止癢。治禿頂:煎水外洗。瘡癤紅腫,異物入肉......
  • 拼音注音Chū Shān Hǔ別名邊耳草來源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愛地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eophila herbacea (L.) 0.Kuntze[G.reniformisD.Den]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生......
  • 拼音注音Cì Sān Jiǎ別名五加皮(《滇南本莩》),白竻根(《生草藥性備要》),白茨根、山五甲(《草木便方》),苦竻蔃(《嶺南采藥錄》),刺三加、苦刺頭(《貴州民間藥物》),三甲皮(《四川中藥志》),土三加皮、三加皮(《廣西藥植名錄》)......
  • 《中國藥典》:刺五加英文名RADIX ET CAULIS ACANTHOPANACIS SENTICOSI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 Harms 的干燥、根及......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人參拼音注音Cì Rén Shēn別名刺參、東北刺人參來源五加科刺人參屬植物刺人參Echinopanax elatus Nakai,以根及根狀莖入藥。春季采,曬干。性味甘,溫。功能主治滋補(bǔ)強(qiáng)壯,解熱,鎮(zhèn)咳,調(diào)整血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