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鬧魚藤、沖天子、毒魚藤
豆科沖天果Millettia ichthyoctona Drake,以根、葉、果入藥。
云南。
苦、辛,涼。有大毒。
消腫拔毒,止癢。
治禿頂:煎水外洗。
瘡癤紅腫,異物入肉,皮疹,皮膚瘙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還可治跌打損傷,骨折,外傷等。
民間亦用作毒魚藥,農(nóng)藥等。
沖天子、毒魚藤、鬧魚藤、喬木雞血藤。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扁果崖豆藤的根和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llettia ichthyoctona Drake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鮮用或切片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熱河谷地區(qū)的山坡、路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
扁果崖豆藤 喬木,高達(dá)15m。小枝無毛或被疏毛。葉互生,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12-17cm;無托葉;葉柄長2-3cm;小葉5-7頂生小葉柄長約1.5cm,葉片歪卵形、長圓狀卵形或近橢圓形,長5-8cm,寬1.5-3cm,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兩側(cè)不等大,上側(cè)耳狀,下側(cè)截平,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側(cè)脈7-8對??偁罨ㄐ蚪Χ艘干L8-12cm,花序軸被細(xì)毛;花疏生;花梗長l-1.8cm;花長約1.5cm,玫瑰紅色;花萼鐘狀,被疏毛,5齒裂;蝶形花冠,芳香;雄蕊10,二體。莢果扁平,倒卵狀,略彎曲,先端較大,中部以下漸小,果長約8cm,寬約2.5cm。種子2-4顆?;ㄆ?-4月,果期5-6月。
根及含魚藤酮(rotenone)和類魚藤酮(rotenoids)等有毒成分。
心經(jīng)
苦;辛;涼;大毒
消腫解毒;活血祛風(fēng)。主癰瘡癤腫;濕疹瘙癢;癬疥;癩痢頭;跌打損傷;骨折;外傷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新華本草綱要》根、葉、果:味苦、辛,性涼。有消腫拔毒,止癢的功能。用于禿頂、瘡癤紅腫。皮疹,皮膚瘙癢、急性腸胃炎,跌打損傷、骨折、刀槍傷。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鬧魚藤、沖天子、毒魚藤
來源豆科沖天果Millettia ichthyoctona Drake,以根、葉、果入藥。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苦、辛,涼。有大毒。
功能主治消腫拔毒,止癢。
治禿頂:煎水外洗。
瘡癤紅腫,異物入肉,皮疹,皮膚瘙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還可治跌打損傷,骨折,外傷等。
民間亦用作毒魚藥,農(nóng)藥等。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沖天果拼音注音Chōnɡ Tiān Guǒ別名沖天子、毒魚藤、鬧魚藤、喬木雞血藤。
英文名Naoyu Millettia出處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扁果崖豆藤的根和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llettia ichthyoctona Drake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鮮用或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熱河谷地區(qū)的山坡、路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扁果崖豆藤 喬木,高達(dá)15m。小枝無毛或被疏毛。葉互生,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12-17cm;無托葉;葉柄長2-3cm;小葉5-7頂生小葉柄長約1.5cm,葉片歪卵形、長圓狀卵形或近橢圓形,長5-8cm,寬1.5-3cm,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兩側(cè)不等大,上側(cè)耳狀,下側(cè)截平,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側(cè)脈7-8對??偁罨ㄐ蚪Χ艘干L8-12cm,花序軸被細(xì)毛;花疏生;花梗長l-1.8cm;花長約1.5cm,玫瑰紅色;花萼鐘狀,被疏毛,5齒裂;蝶形花冠,芳香;雄蕊10,二體。莢果扁平,倒卵狀,略彎曲,先端較大,中部以下漸小,果長約8cm,寬約2.5cm。種子2-4顆?;ㄆ?-4月,果期5-6月。
化學(xué)成分根及含魚藤酮(rotenone)和類魚藤酮(rotenoids)等有毒成分。
歸經(jīng)心經(jīng)
性味苦;辛;涼;大毒
功能主治消腫解毒;活血祛風(fēng)。主癰瘡癤腫;濕疹瘙癢;癬疥;癩痢頭;跌打損傷;骨折;外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葉、果:味苦、辛,性涼。有消腫拔毒,止癢的功能。用于禿頂、瘡癤紅腫。皮疹,皮膚瘙癢、急性腸胃炎,跌打損傷、骨折、刀槍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