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水白蠟

    《中藥大辭典》:水白蠟拼音注音Shuǐ Bái Là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木犀科植物小蠟樹。夏、秋采收,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坡疏林中向陽處。分布江蘇、浙江、河南、陜西、湖北、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小蠟樹,又名:小白蠟樹、小葉女貞。

    半常綠灌木,高達2米。枝堅硬而開展,小枝及花序均具短柔毛。葉對生,具短柄,近革質(zhì),橢圓狀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2~5厘米,先端鈍,無毛?;o梗,在枝端簇生成長10~20厘米的圓錐狀花序,花冠白色,裂片4,與管部等長,藥伸出于花冠裂片。核果藍黑色?;ㄆ?~9月。果期10~11月。

    本植物的樹皮(水白蠟樹皮)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燙傷、外傷。

    復方

    ①治燙傷:水白蠟適量,或加迎春花葉各等量。共研細粉,香油調(diào)敷患處。

    ②治外傷:水白蠟、倒板葉、松葉各等量。煎水洗患處。(性味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臨床應用

    退燒:用小葉女貞注射液2毫升(相當生藥4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續(xù)2~3天。治療21例(上感6例,急性扁槐體炎13例,肺炎1例,感染2例),體溫多在24小時內(nèi)下降,白細胞在24~48小時恢復正常,48小時左右咽痛開始減輕。此藥的退燒作用快,且不發(fā)汗,不同于一般的解熱鎮(zhèn)痛藥。注射中未見毒性反應及副作用,但均訴局部疼痛。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水白蠟拼音注音Shuǐ Bái Là出處

    《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木犀科植物光葉小蠟樹樹皮。春、秋季采樹皮及葉,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

    生于低山區(qū)的路邊、林緣、溪邊土壤較深厚處。分布四川、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2~3米。枝條多而短,具黃色卷毛,老枝疏生圓形皮孔。葉對生;近革質(zhì);葉片卵狀長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全緣,上面光滑,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疏生圓形斑點;具短柄。圓錐花序頂生;序梗被短柔毛;花白色,具梗;萼略呈鐘狀;花瓣4,長橢圓形或卵形;雄蕊2;子房2室。漿果狀核果,近球形,藍黑色,基部具宿萼?;ㄆ?~7月。果期10月。

    性味

    《四川常用中草藥》:"淡微苦,平。"

    功能主治

    《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降火。治吐血,牙痛,口瘡,咽喉痛,濕熱黃水癢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4錢。外用:煎水洗。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松塔拼音注音Bái Sōnɡ Tǎ別名松塔、松球、松果、槨樹核桃(《山西中草藥》)。出處《山西中草藥》來源為松科植物白皮松的球果。春、秋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區(qū),喜光。分布于山西、河南、陜西、甘肅、四川北部和湖北西......
  • 《中國藥典》:白果拼音注音Bái Guǒ別名白果仁英文名SEMEN GINKGO來源本品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白果樹、公孫樹)Ginkgo biloba L.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除去肉質(zhì)外種皮,洗凈,稍蒸或略煮后,烘干。性狀本品......
  • 《中藥大辭典》:白果葉拼音注音Bái Guǒ Yè出處《品匯精要》來源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葉片。性狀干燥葉片,大多折疊或已破碎,完整者呈扇形。上緣有不規(guī)則波狀缺刻,有時中間凹入,基部楔形,葉脈為射出數(shù)回二分又平行脈,細而密,光滑無毛,易縱向撕......
  • 拼音注音Bái Guǒ Shù Pí出處《滇南本草圖說》來源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樹皮。化學成分含鞣質(zhì)。內(nèi)皮含莽草酸。木質(zhì)部分含纖維素41%,半纖維素26%,木質(zhì)素33%,葡萄糖甘露聚糖(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聚糖),阿拉伯糖-4-o-甲基葡萄糖醛......
  • 《中藥大辭典》:白果根拼音注音Bái Guǒ Gēn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銀杏種植物銀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果“條?;瘜W成分根皮含白果苦內(nèi)酯C、M、A、B。性味味甘,性溫平,無毒。注意寒盛未解,勿用。功能主治益氣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