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艾葉酸蘞藤、牛角天麻、銅皮鐵箍
葡萄科大九節(jié)鈴Ampelocissus artemisiaefolia Planch.,以根入藥。
云南。
辛、澀、微麻,微寒。
孕婦忌服。
接筋骨,止血消炎,止痛。主治骨折,刀槍傷,燒傷,癰腫。
根研末,每次1~2錢,日服2次,白開水送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云南中草藥》
為葡萄科植物艾葉酸蘞藤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生于山坡陡崖上。
藤本。莖有卷須,與葉對生。根串珠狀紡錘形。葉互生,掌狀復(fù)葉;小葉5枚,葉片橢圓狀披針形,兩端尖,葉緣有粗鋸齒?;榫蹅慊ㄐ?,淡黃綠色。漿果小,有種子1~4粒。
辛澀微麻,微寒,有小毒。
續(xù)筋接骨,止血消炎,止痛。治骨折,刀槍傷,燒傷,癰腫。
內(nèi)服:研末,1~2錢。外用:搗敷。
銅皮鐵箍、牛解天麻。
出自《云南中草藥》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艾葉酸蘞藤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mpelocissus artemisiaefolia Planch.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陡崖上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艾葉酸蘞藤 攀援藤本。根串珠狀,紡錘形。卷須與葉對生。掌狀復(fù)葉互生,有葉柄;小葉5,鳥歧狀,中間1片大,兩側(cè)葉片較小,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狹楔形,邊緣中部以上有粗鋸齒?;s性,聚傘花序在上部與葉對生;萼片杯狀,4-5裂;花瓣4-5,淡綠色;雄蕊4-5;花盤明顯;子房2室,花柱短,常有數(shù)條縱紋,柱頭小。漿果小,具種子2-3顆。
切片曬干
心經(jīng)
味辛;澀;性微寒;小毒
活血止痛;解毒斂瘡。主骨折;刀槍傷;燒傷;癰腫
內(nèi)服:煎湯,10-15g;研末,3-6g。外用:適量,搗敷。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艾葉酸蘞藤、牛角天麻、銅皮鐵箍
來源葡萄科大九節(jié)鈴Ampelocissus artemisiaefolia Planch.,以根入藥。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辛、澀、微麻,微寒。
注意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接筋骨,止血消炎,止痛。主治骨折,刀槍傷,燒傷,癰腫。
用法用量根研末,每次1~2錢,日服2次,白開水送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大九節(jié)鈴拼音注音Dà Jiǔ Jié Línɡ出處《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葡萄科植物艾葉酸蘞藤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陡崖上。
原形態(tài)藤本。莖有卷須,與葉對生。根串珠狀紡錘形。葉互生,掌狀復(fù)葉;小葉5枚,葉片橢圓狀披針形,兩端尖,葉緣有粗鋸齒?;榫蹅慊ㄐ?,淡黃綠色。漿果小,有種子1~4粒。
性味辛澀微麻,微寒,有小毒。
注意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續(xù)筋接骨,止血消炎,止痛。治骨折,刀槍傷,燒傷,癰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1~2錢。外用:搗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大九節(jié)鈴拼音注音Dà Jiǔ Jié Línɡ別名銅皮鐵箍、牛解天麻。
英文名Root of Womwoodleaf Ampelocissus出處出自《云南中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艾葉酸蘞藤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mpelocissus artemisiaefolia Planch.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陡崖上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原形態(tài)艾葉酸蘞藤 攀援藤本。根串珠狀,紡錘形。卷須與葉對生。掌狀復(fù)葉互生,有葉柄;小葉5,鳥歧狀,中間1片大,兩側(cè)葉片較小,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狹楔形,邊緣中部以上有粗鋸齒?;s性,聚傘花序在上部與葉對生;萼片杯狀,4-5裂;花瓣4-5,淡綠色;雄蕊4-5;花盤明顯;子房2室,花柱短,常有數(shù)條縱紋,柱頭小。漿果小,具種子2-3顆。
炮制切片曬干
歸經(jīng)心經(jīng)
性味味辛;澀;性微寒;小毒
注意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斂瘡。主骨折;刀槍傷;燒傷;癰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研末,3-6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