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手穴手紋診治》 四、頭痛

    【概述】

    頭痛是許多疾病過程中常見的自覺癥狀。中醫(yī)認為:外感六淫和內(nèi)傷七情均可引起頭痛。風、寒、暑、濕之邪外襲,清陽蒙蔽,或痰濁內(nèi)生,瘀血阻滯;或肝氣、肝陽上擾;或氣虛清陽不升;或血虛、脫髓、失榮等為頭痛的主要病因病機。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產(chǎn)生頭痛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為顱內(nèi)疾病和顱外疾病兩大類。顱內(nèi)病變?nèi)顼B內(nèi)感染性疾?。喝缒X膜炎、腦炎,中毒性腦病、腦膿腫、腦寄生蟲病;顱血管性疾?。喝缒X出血,腦栓塞,高血壓腦病,腦供血不足腦血管畸形等;顱內(nèi)占位性病變:腦腫瘤,顱內(nèi)轉(zhuǎn)移瘤等;顱腦損傷性疾?。耗X震蕩,腦外傷后遺癥等。另外頭痛性癲癇,腰穿及腰麻后引起的頭痛等。顱內(nèi)病變有額竇炎、上頜竇炎、牙病、耳病、頸部疾病、鼻咽部炎、眼部疾患等五官科疾病,三叉神經(jīng)痛,以及全身感染、中毒、中暑、心血管疾病、神經(jīng)衰弱、癔病等都可引起頭痛。

    【手穴治法】

    (一)針刺療法

    方法1:

    選穴:合谷、中渚、后溪、太沖。

    操作:手穴與體穴相配。頭頂痛多為厥陰頭痛、針太沖、百會;顳部頭痛多為少陽頭痛,針中渚、率谷;前額痛多為陽明頭痛、針合谷、解溪;枕部疼痛針后溪、風池。手法以捻轉(zhuǎn)為主,先用小幅度輕輕提插,找到針感后再作持續(xù)運針,根據(jù)頭痛程度,可捻轉(zhuǎn)5~10分鐘,運針30分鐘。

    方法2:

    選穴:列缺。

    操作:用30號1.5寸毫針,針頭向肘部斜刺0.5~1寸,針感可向下傳至拇指,向上傳至肘部,得氣后,拇指向后輕微緩慢捻轉(zhuǎn)約1分鐘。至患者頭痛明顯減輕或消失,留針15~20分鐘??芍委熎^痛。治療時讓患者活動頸部。

    按語:列缺為頭、項痛治療要穴,可治療頭頸部疼痛、活動不便等。

    方法3:

    選穴:液門。

    操作:用28號或30號毫針,進針0.3~0.5寸,得氣后采取重插輕提手法,使針感上傳。

    資料:據(jù)南京中醫(yī)學院李美琪、胡葵報道,針刺液門穴治療肝膽火盛的少陽頭痛有效,共觀察10例。

    病例:王××,女,54歲。1989年11月13日來診。主訴:頭痛10余年。患者10年前因兒子車禍受刺激,引發(fā)頭痛。呈陣發(fā)跳脹痛,時輕時重,經(jīng)用中西藥物,久治未愈。伴心煩、急躁,夜寐不實,口干,納谷尚可,苔薄黃,脈弦細。屬肝郁化火,循經(jīng)上擾。用液門穴1次見效,針后當天只痛1次,先后共針4次,頭痛消失。

    (二)穴位注射療法

    選穴:合谷、全頭痛點。

    操作:按穴位注射療法,對偏頭痛采取繆刺法,左側(cè)頭痛取右側(cè)合谷穴或全頭痛點,右側(cè)頭痛取左側(cè)。藥物可選普魯卡因、魯米那等。亦可與普魯卡因中加入維生素B12、維生素B1穴位注射。如系兩側(cè)頭痛和全頭痛,左、右手穴交替應用,將藥分別注入,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

    (三)七星針療法

    選穴:健理三針、手八邪、全頭痛點。

    操作:醫(yī)者右手持七星針針柄,左手握住患者手指尖部,對準以上穴位部皮膚叩打,每分鐘扣打100次左右,以穴位部皮膚不出血為度。每日扣打1次,10次為1療程??芍委煔馓擃^痛、血虛頭痛、和腎精不足所致的頭痛頭暈,失眠等癥。

    (四)點穴療法

    選穴:合谷(雙)、列缺(雙)、前頭點。

    操作:使患者用溫水洗雙手后,平放在桌面上,醫(yī)者用拇、食指端,分別點壓以上穴位。點壓時令患者閉目,身體放松,每穴點壓半分鐘左右,反復點壓數(shù)次。可以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頭痛。

    【手穴治萃】

    1.手掌穴位封閉治療頑固性劇烈頭痛/李忠良/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6,6(1),——48

    作者自1978年以來采用手掌穴位封閉治療偏頭痛9例,叢集頭痛6例,三叉神經(jīng)痛2例,共計17例。治療方法:根據(jù)中醫(yī)繆刺理論,左側(cè)頭痛取右手掌,右側(cè)頭痛取左手掌,全頭痛取左右手均可或雙掌。封閉部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取2%普魯卡因4毫升(先做過敏試驗),用6號注射針頭,從掌面距第4、5指間聯(lián)合近心端2厘米處進針,針頭與手掌呈45度角向近心端封閉,進針3厘米深,邊進針邊推藥,將藥液均勻地注入4.5掌骨間的軟組織中。除局部有暫時性麻木外無其他不適,如一次不愈,可重復給藥。作者認為,本療法能立即止痛,解除患者的痛苦,治療17例頑固性劇烈頭痛,12例1次治愈,其余5例又分別經(jīng)過2—5次重復封閉治療后痊愈。

    2.針刺四關穴為主治療頭痛391例/王玉明/中國針灸、1992—(2)—20

    資料:391例中男性107例,女284例;年齡最小者13歲,最大75歲;病程最短半月,最長達21年。陽明頭痛(前頭痛)93例,少陽頭痛(偏頭痛)113例,厥陰頭痛(巔頂頭痛)44例,太陽頭痛(后頭痛)81例,兩個部位以上痛(含全頭痛)60例。本組病例均經(jīng)各種有關檢查排除腦腫瘤、癲癇、腦損傷及五官科疾病。

    方法:取四關穴(合谷雙,太沖雙),陽明頭痛配印堂(或印堂透攢竹),少陽頭痛配太陽(或太陽透率谷),厥陰頭痛配百會,太陽頭痛配風池(或透刺風池),全頭痛則加刺印堂、風池;兩個部位并發(fā)者,則同時針刺相應部位的配穴。針刺時,先用26號2寸毫針快速刺入皮下,得氣后,行提插捻轉(zhuǎn)手法,使針感向四周擴散或沿經(jīng)傳導,強度和頻率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再選26號1~2.5寸毫針針刺配穴,得氣后行捻轉(zhuǎn)術,使局部產(chǎn)生明顯的酸、麻、脹或向周圍擴散等針感。留針25分鐘,其間用雙手如上法循環(huán)行針1次。每日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

    結(jié)果:痊愈:針治后,頭痛癥狀完全消失,能參加正常工作,并觀察半年未復發(fā)者293例,占74.94%;顯效:針治后,頭痛癥狀基本消失,能堅持正常工作,并觀察半年未加重者67例,占17.14%;好轉(zhuǎn):針治后,頭痛癥狀有不同程度的消失,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者23例,占5.88%;無效:針治后癥狀無變化者8例,占2.05%??傆行蕿?7.95。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