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水前草

    拼音注音Shuǐ Qián Cǎo別名

    水蘿卜、蔊菜、葉香。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沼生蔊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orippa islandica(Oed.)Borb.[R.palustris(Leyss.)Bess.;Sisymbr iumislandicum Oed.]

    采收和儲藏:7-8月采收全草,洗凈,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潮濕地或近水處,如溪岸、田邊、河旁、洼地、草地或宅旁污水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南、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沼生蔊菜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株高15-50cm,光滑無毛或稀有單毛。莖直立,單一或多分枝,具棱,下部常帶紫色,基生葉多數(shù),蓮座狀著生,葉片羽狀深裂或大頭狀羽裂,具柄,長5-10cm,寬1-3cm,側(cè)裂片3-7對,裂片寬披針形或條形,邊緣具不等大的疏齒,葉片基部擴大,耳狀抱莖,有時具緣毛;莖生葉向上漸小,羽狀深裂有齒,基部耳狀抱莖??偁罨ㄐ蝽斏蛞干谘娱L,花多數(shù);萼片4,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2-3mm;花瓣4,黃色,楔形或長倒卵形,等于或稍短于萼片;雄蕊6,4長2短,長雄蕊長約2mm,短雄蕊長1.5mm;雌蕊1,子房長橢圓形,長約2mm,花柱短,柱頭頭狀。短角果圓柱形或橢圓形,有時稍彎曲,長3-8mm,果瓣腫脹,無脈。種子每室2行,多數(shù),細小,褐色,近卵形而扁或心形,表面具凹陷的細網(wǎng)紋?;ㄆ?-7月,果期6-8月。

    性狀

    性狀鑒別 莖表面黃綠色,基部帶紫色,具數(shù)條棱線;斷面髓部類白色。葉多皺縮破碎,完整的基生葉羽狀深裂,側(cè)裂片3-7對,裂片寬披針形或條形,邊緣具疏齒,表面黃綠色,有長柄;莖生葉稍小,基部耳狀抱莖。短角果圓柱形或橢圓形,稍彎曲,長4-6mm,果丬腫脹,綠褐色。種子近卵圓形而扁,長0.8-lmm。褐色,具細網(wǎng)紋。氣微,味辛。

    化學(xué)成分

    種子含芥子堿(sinapine)。

    歸經(jīng)

    肝;膀胱經(jīng)

    性味

    辛;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黃疸;淋病;水腫;關(guān)節(jié)炎;癰腫;湯火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慈竹氣筍拼音注音Cí Zhú Qì Sǔn別名陰慈竹筍子、陰筍子(《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出處《草木便方》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5~6月采集遭受病害的未出土的嫩筍,曬干。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苦微甘,無毒......
  • 拼音注音Cí Zhú Lì別名慈竹油。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osinocalamus affinis(Rendli)Keng f.[Sinocalmus affinis(Rendle......
  • 《中藥大辭典》:慈竹筍拼音注音Cí Zhú Sǔn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苗。功能主治①《分類草藥性》:“燒灰研細,搽小兒肥瘡。“②《重慶草藥》:“調(diào)氣,治脫肛,疝氣。“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或燉團魚吃。外用:燒存性調(diào)敷。摘錄《......
  • 《中藥大辭典》:慈竹籜拼音注音Cí Zhú Tuò別名慈竹筍殼(《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出處《綱目》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籜。功能主治①《綱目》:“治小兒頭身惡瘡,燒散和油涂之,或入輕粉少許?!阿凇睹耖g常用草藥匯編》:“治吐血。“③《四川中藥......
  • 《中藥大辭典》: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癆傷吐血。用法用量鮮慈竹花半斤,鮮黃桷樹寄生半斤,燉黃牛肉或殺口肉服。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