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二色補血草

    《中藥大辭典》:二色補血草拼音注音èr Sè Bǔ Xuè Cǎo別名

    燎眉蒿(《甘肅中草藥手冊》),補血草、掃帚草、匙葉草、血見愁(《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禿子花(《陜西中草藥》),蒼蠅花(《寧夏中草藥手冊》),白花萊棵(《河南中草藥》)。

    出處

    《甘肅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白花丹科植物二色補血草帶根全草。春季萌芽時或秋、冬采收。

    生境分布

    多生于鹽堿地。分布遼寧、陜西、甘肅、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江蘇、內(nèi)蒙古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60厘米,全體光滑無毛。莖叢生,直立或傾斜。葉多根出;匙形或長倒卵形,基部窄狹成翅柄,近于全緣?;ㄇo直立,多分枝,花序著生于枝端而位于一側(cè),或近于頭狀花序;萼筒漏斗狀,棱上有毛,緣部5裂,折疊,干膜質(zhì),白色或淡黃色,宿存;花辯5,匙形至橢圓形;雄蕊5,著生于花瓣基部;子房上位,1室,花柱5,分離,柱頭頭狀。蒴果具5棱,包于萼內(nèi)?;ㄆ?~10月。

    性味

    甘苦,平。

    ①《甘肅中草藥手冊》:"淡,微溫。"

    ②《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平,無毒。"

    ③《陜西中草藥》:"味澀苦,性平。"

    功能主治

    補血,止血,散瘀,調(diào)經(jīng),益脾,健胃。治崩漏,尿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

    ①《甘肅中草藥手冊》:"補血益氣,活血調(diào)經(jīng)。治病后體弱,消化不良,月經(jīng)不調(diào)。"

    ②《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止血散瘀。治子宮功能性出血,宮頸癌及其它出血。"

    ③《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止血活血。治腎盂腎炎,尿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O.6~1兩。

    復(fù)方

    治功能性子宮出血,宮頸癌,腎盂腎炎,尿血:二色補血草五錢至二兩,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二色補血草拼音注音èr Sè Bǔ Xuè Cǎo別名

    蝎子花菜、屹蚤花、野菠菜、燎眉蒿、補血草、掃帚草、匙葉草、血見愁、禿子花、蒼蠅花、白花菜棵、磯松、鹽云草、鹽云參、鬧蠅花、蠅子花、蒼蠅架

    出處

    出自《甘肅中草藥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白花丹科植物二色補血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monium bicolor (Bunge)O.Ktunze [Statice bicolor Bunge」

    采收和儲藏:春、秋、冬季采挖,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平原、丘陵和海濱的鹽堿地或沙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新疆、山東、江蘇、河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株光滑無毛。根圓柱狀,棕褐色。莖叢生,直立或傾斜。葉多基生,蓮座狀,葉片匙形或長倒卵形,長約20cm,寬1-4cm,近于全緣,基部漸窄成扁平的柄?;ㄐ驁A錐狀;花葶叢生,直立或斜生,通常有3-4棱角有時具溝槽,上部有分枝;花著生枝端,密集,略偏于一側(cè)近頭狀的聚傘花序;等筒漏斗狀,棱上有毛,緣部5裂,折疊,干膜質(zhì),初時淡紫紅或粉紅色,而后變?yōu)榘咨ê笏薮?;花?,匙形至橢圓形,黃色;雄蕊5,著生于花瓣基部;子房長圓形,花柱5,分離,柱頭頭狀。蒴果具5棱?;?、果期7-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棕褐色。莖叢生,細(xì)圓柱形,呈“之”字形彎曲,長30-60cm,光滑無毛,斷面中空。葉多脫落,基生葉匙形或長倒卵形,長約20cm,寬1-4cm,近于全緣,基部漸窄成翅狀。外苞片長圓狀寬卵形,邊緣狹膜質(zhì),第一內(nèi)苞片與外苞片相似,邊緣寬膜質(zhì)?;ㄝ嗦┒窢睿孛}密生細(xì)硬毛,萼檐紫色,粉紅色或白色,花冠黃色。氣微,味微苦。

    歸經(jīng)

    脾;肝;膀胱經(jīng)

    性味

    甘;微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

    益氣血;散瘀止血。主病后體弱;胃脘痛;消化不良;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尿血;痔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

    復(fù)方

    治功能性子宮出血,宮頸癌,腎盂腎炎,尿血:二色補血草五錢至二兩,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各家論述

    1.《甘肅中草藥手冊》:補血益氣,活血調(diào)經(jīng)。治病后體弱,消化不良,月經(jīng)不調(diào)。2.《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止血散瘀。治子宮功能性出血,宮頸癌及其它出血。3.《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止血活血。治腎盂腎炎,尿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Huà Pí別名刻因托斯(維名)。出處《新疆中草藥手冊》來源為樺木科植物疣枝樺的樹皮。采伐樹木時剝皮,曬干,生用或炒炭用。生境分布生于河灘、山谷或針葉林緣。分布新疆北部。原形態(tài)疣枝樺,又名:疣樺。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由數(shù)層......
  • 《中藥大辭典》:白梅拼音注音Bái Méi別名鹽梅(《尚書》),霜梅(《綱目》),白霜梅(《本草便讀》)。出處《本草經(jīng)集注》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實,經(jīng)鹽漬而成。性味酸澀咸,平。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阿凇毒V目》:“酸咸,平,......
  • 拼音注音Bái Méi Huā別名綠萼梅(《綱目拾遺》),綠梅花(《藥材學(xué)》)。出處《綱目》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花蕾。1~2月間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攤置席上,曬干。雨天可用炭火烘干。性狀干燥花蕾,呈圓球形,直徑4~8毫米,基部常帶有小梗。苞......
  • 拼音注音Bái Duàn來源椴樹科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 Maxim.,以樹皮、根。生境分布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功能主治癆傷初起:樹皮或根半斤,水煎,加紅糖,沖黃酒或白酒,早晚飯前分服。久咳:根7~8錢,曬干蜜炙,水煎,......
  • 拼音注音Bái Nán Mù別名美人柴、粘柴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刨花潤楠的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chilus pauhoi Kanehira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用寬刨刀刨成寬約4cm的薄片,曬干備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