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芒消湯

    《千金翼》卷十九:芒消湯處方

    木防已1兩半,白術(shù)1兩半,鬼臼1兩半,芒消2兩,芍藥2兩,當(dāng)歸2兩,大黃3兩,蜈蚣(炙)2枚,蜥蝎(炙)2枚,甘草1兩(炙)。

    功能主治

    暴癥堅(jiān)結(jié)。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下芒消,分為3服,每日3次。

    摘錄《千金翼》卷十九《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八:芒消湯處方

    芒消(別研)1兩,生干地黃(洗,切,焙)1兩,白術(shù)1兩,甘草(炙)1兩,豉(炒)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石膏(碎)2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霍亂走哺,嘔吐不止,噎塞滿悶。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10片,蔥白2寸,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八《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五:芒消湯處方

    芒消(研)2兩半,冬葵子(微炒)3合,滑石(碎)3兩。

    制法

    上三味,除芒消外,二味。

    功能主治

    關(guān)格不通,脬腸妨悶,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入芒消末半錢匕,更煎2沸,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五《千金》卷四:芒消湯處方

    芒消2兩,丹砂(末)2兩,當(dāng)歸2兩,芍藥2兩,士瓜根2兩,水蛭2兩,大黃3兩,桃仁1升。

    功能主治

    月經(jīng)不通。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納朱砂、芒消,分為3服。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芒消湯一方,藥只8味,乃抵當(dāng)湯、丸之三,土瓜根散之二,桃仁湯中之七,獨(dú)以丹砂一味,鎮(zhèn)攝心主,使血各歸其鄉(xiāng),不致竄入窠囊復(fù)為瘀積,既敗之血隨消、黃、水蛭、桃仁引之下泄,與桃仁湯前后并馳,無(wú)分優(yōu)劣。

    摘錄《千金》卷四《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芒消湯處方

    芒消1兩,黃連(去須)1兩,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炙令赤)1兩,梔子仁半兩,大黃(銼,炒)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乳石發(fā)動(dòng),上氣,熱實(shí)不解,心腹?jié)M悶,大小便不通,口燥目赤。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早晚各1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千金》卷二十四:芒消湯處方

    芒消2兩,桂心2兩,通草3兩,甘草3兩,白術(shù)1兩,李核仁21枚,大棗20枚。

    功能主治

    白石英動(dòng)附子之毒已解,煩熱腹脹,胃中有余熱者。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若腹脹,去芒消,加人參2兩。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身熱雖解,而煩熱腹脹不除,則與芒消湯蕩滌腸胃,仍兼桂心、李仁、甘草之類,更加通草利水通竅,白術(shù)、大棗滋培津氣以杜悍烈之復(fù)入。而方后又有腹脹去芒消、加人參之例,從前既用大黃得下而脹,此際豈可復(fù)用芒消之蕩滌歟?

    摘錄《千金》卷二十四方出《千金》卷十五,名見(jiàn)《醫(yī)心方》卷十二:芒消湯處方

    芒消2兩,烏梅5兩,桑白皮5兩,芍藥4兩,杏仁4兩,麻仁2兩,大黃8兩(一本無(wú)烏梅,加枳實(shí)2兩,干地黃2兩)。

    功能主治

    關(guān)格,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按:《醫(yī)心方》引本方無(wú)烏梅,桑白皮作烏桕根皮。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關(guān)格危證,不為急通,命懸呼吸。故于麻仁丸中削去枳實(shí),厚樸之繟緩,易之芒消以峻攻。又恐津隨藥脫,即以烏梅斂之。用桑根皮者,通泄肺氣干下,取其有利水之功也。讀古人方須要識(shí)當(dāng)時(shí)立方緩急之用,方不失先哲垂誨后世之心。印此方,端為實(shí)熱暴關(guān)、涓滴不通者設(shè)。設(shè)久病陰虛,肝腎不能司開合之權(quán)而漸至閉拒,有時(shí)滴瀝者,亟為峻補(bǔ)真陰,通調(diào)氣化,尚恐難為,既槁之榮,況可消、黃漫施乎!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五,名見(jiàn)《醫(yī)心方》卷十二《外臺(tái)》卷三十引《延年秘錄》:芒消湯處方

    芒消3兩。

    功能主治

    赤疹,心家稍虛,熱氣相搏,其色赤;漆瘡。

    用法用量

    用湯1升,納芒消令消散,以帛子沾取拭疹。

    摘錄《外臺(tái)》卷三十引《延年秘錄》《傷寒大白》卷三:芒消湯處方

    芒消、枳殼、厚樸。

    功能主治

    傷寒13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fā)潮熱,已而微利。

    摘錄《傷寒大白》卷三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陳皮、黃連、半夏、當(dāng)歸、貝母、枳實(shí)、麥冬、甘草、白術(shù)、白茯、蘇梗、覆花、枇杷葉。功能主治胸膈有痰不寬,嘔吐,如有礙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竹茹1團(tuán),水煎,食遠(yuǎn)服。摘錄《何氏濟(jì)生論》卷五......
  • 處方山楂1錢5分,檳榔1錢5分,草果1錢5分,藿香1錢5分,白豆蔻1錢5分,半夏(姜礬制)1錢,南星(泡過(guò))1錢,厚樸1錢,蘇梗1錢。功能主治飲食過(guò)多,一時(shí)不能g化,胃窄不能容,又挾寒邪于內(nèi),而致嘔吐者。用法用量加生姜10片,水煎服。摘錄《......
  • 處方凈蒼術(shù)2兩(用生姜2兩,切作片子,一同搗爛,炒黃色),厚樸(去粗皮,同前治),小棗兒24個(gè)(去核,焙干),白術(shù)(去蘆)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廣術(shù)(煨,銼)半兩,青皮(去白)半兩,木香半兩,藿香葉半兩,澤瀉半兩,縮砂仁半兩,檳榔半兩,......
  • 處方白術(shù)1錢,陳皮7分,砂仁5分,茯苓1錢,當(dāng)歸身8分,藿香3分。功能主治養(yǎng)血安胎。主婦人見(jiàn)食不喜食,或惡心而吐,或體倦欲臥,雖體質(zhì)平常,孕脈不現(xiàn)。用法用量加老姜1片,炒米2錢,水煎服。如惡心而吐痰者,加制半夏5分。摘錄《產(chǎn)科心法》卷上......
  • 《杏苑生春》卷四:安胃散處方茯苓 白術(shù) 車前子各3克 五味子1.5克 烏梅1枚 粟殼4.5克制法上藥哎咀。功能主治下痢膿血相雜,腹中窘痛,里急后重,日夜無(wú)度。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時(shí)溫服。摘錄《杏苑生春》卷四《普濟(jì)方》卷三十六引《指南方》:安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