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xiàng)。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查古籍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xiàng)。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原機(jī)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太陽經(jīng)病,土負(fù)水勝,則入少陰腎臟。如汗后漏泄不止,表疏惡風(fēng),小便艱難,四肢微急,屈伸不柔者,此汗泄而陽亡也。經(jīng)絡(luò)之陽,根于腎水,宜桂枝加附子湯,以培陽根也。若汗后表病不解,反惡寒者,亦汗亡營中之陽也。宜芍藥甘草附子湯,甘草培土,芍藥斂營,附子溫腎水而暖營血也。若下后復(fù)汗,身體振寒,脈候微細(xì),以下亡其里陽,汗亡其表陽,致內(nèi)外俱虛故也。
【3】桂枝加附子湯 三十二
桂枝去皮,三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三兩生姜切,三兩大棗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30】芍藥甘草附子湯 三十三
芍藥三兩甘草炙,三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