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感冒

    【概述】

    感冒,亦稱傷風,系指風邪侵襲人體而引起的以頭痛鼻塞、流涕、發(fā)熱等為主癥的一種病證。感冒之名,首見于北宋《仁齋直指方》一書。但早在《內經》中,即有類似記載。針灸治療感冒,古籍文獻中多載于外感熱病中。如《素問·骨空論》曰:“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府,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余則瀉?!?/p>

    現代西醫(yī)學之感冒、流行性感冒可歸于本病證。

    【病因病機】

    本證系因人體御邪能力不足,風邪病毒乘虛侵襲肺衛(wèi),肺衛(wèi)失于宣通而致,偏于風寒,則寒邪束肺,肺氣不宣,陽氣郁阻,腠理閉塞;偏于風熱,則熱邪灼肺,腠理疏松,肺失清肅。

    【辯證分型】

    (一) 風寒感冒

    鼻塞,聲重,鼻癢,噴嚏,流清涕,喉癢,咳嗽,痰液清稀,口不渴,或渴喜熱飲,發(fā)熱惡寒,寒重熱輕,無汗,肢體酸痛,脈浮或浮緊,苔薄白。

    (二) 風熱感冒

    惡寒發(fā)熱,寒輕熱重,或有汗出,頭痛或昏脹,口紅面赤,口干,微渴欲飲,咽喉干痛,咳嗽,咳痰黃稠,咯吐不暢,胸悶流濁涕,脈浮緊,苔薄黃。

    【治療】

    (一) 風寒感冒

    1.治則:祛風散寒,宣肺解表。

    2.處方:風池、列缺、合谷、迎香、風門。

    3.方義:風池、合谷,以解表散邪;風門以疏調太陽經氣,祛除風寒;列缺可宣泄肺氣;迎香以通鼻竅。

    4. 治法:均用瀉法,刺激可略強,使之出汗。風門可針后加灸。

    5. 古方輯錄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風無汗惡寒,宜針太陽、至陰(出血)、昆侖、陽蹺。”

    《針經摘英集》:“傷寒在表,發(fā)熱惡寒,頭項痛,腰脊強,無汗,脈浮,刺合谷?!?/p>

    (二) 風熱感冒

    1.治則;疏散風熱,清肅肺氣。

    2.處方:魚際、大椎、尺澤、風池、外關。

    3.方義:風熱灼肺,清肅失司,放取手太陰滎穴魚際,配合穴尺澤清泄肺熱、化痰止咳而利咽喉;風池、大椎、外關,用以疏風解表,以祛邪熱。

    4. 治法:均用瀉法,風池宜向內眼眥方向刺,使針感放散至同側頭顳部;魚際快速進針,施捻轉提插瀉法后不留針;大椎穴針后可加罐。

    5. 古方輯錄

    《傷寒論》:“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p>

    《針灸大全》:“傷風面赤,發(fā)熱頭痛:列缺、通里、曲池、絕骨、合谷?!?/p>

更多中藥材
  • 皂角刺,俗稱為皂角針,是皂莢樹表面的棘刺。皂角刺是一種應用非常普遍的中藥,性溫,皂角刺的功效和作用是具有排毒和祛除淤腫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皮膚膿腫,此外皂角刺還有很好的抗癌和抑制癌細胞活性的作用?!拘”懔荛]】皂角刺9克,金錢草、車前草......
  • 婆羅門皂莢是一種大家很熟悉的藥材,有著不同尋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愈的關鍵,下面讓大家一起深入的對婆羅門皂莢進行更多的解讀吧!【別名】 忽野檐默、阿梨去伐、波斯皂莢(《酉陽雜俎》),阿勒勃(《本草拾遺》),清瀉山扁豆(《國藥的藥理......
  • 以前聽說,人們是用皂莢樹的果子來進行清洗東西的,一直覺得非常的神奇,很想知道皂莢樹到底有什么作用?皂莢,又名皂角樹,是我國特有的蘇木科皂莢屬樹種之一,生長旺盛,雌雄異株,雌樹結莢能力強,皂莢果是醫(y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及洗滌用品的天然原料,......
  • 說到稀有的植物物種,我們可能會首先想到紅豆衫、銀杉等等,而鮮少耳聞的絨毛皂莢卻是更為瀕危的稀有物種,絨毛皂莢被視為我國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在全世界存在的數量也極其稀少,比堪稱“植物界熊貓”的銀杉還稀少,野生的絨毛皂莢全世界僅有兩株,并且分布于......
  • 冬季氣候干燥,加上霧霾天氣頻繁,很多人容易上火,嗓音沙啞,并伴隨上呼吸道感染等癥狀,久治不愈。給大家的健康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不便,很多人就問上火吃什么藥好呢?是吃中藥好還是吃西藥好呢?有些中藥價格便宜,對于疏肝理氣,清溫降火有好的效果,下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