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千金翼方》 敷貼第八

    方三十一首

    松脂貼 主癰疽腫方(煉松脂采松脂法附∶)松脂(二斤,成煉者) 脂(三兩) 細辛(半兩) 黃柏 白芷 芎 白蘞 芍藥莽草白蠟 黃 黃芩 黃連 大黃 當歸 防風(各一兩)

    上一十六味,切,先以火暖銅鐺令熱,以蠟拭鐺使通濕,銼松脂令破納鐺中,次下 脂。都消盡訖,乃納藥,以竹蓖攪令調(diào),仍于微火一煎急攪令勿息,十沸下之,沸止更上。預作十個濕土堆,一下置一堆上,遍十堆則成。及熱以新幕生布上,四面又安火灸,作絞子絞澄去滓,挑取向火涂紙,依病處大小剪取貼之。周時易,此法稍難,好好用心作之,乃可成矣。

    煉松脂法∶取大麻仁三升,研之令細,水三升淘之,生布絞去滓,松脂二升,以水三升半煮令消盡,及熱,新布絞令脂出,納麻汁中,待小冷,取松脂牽挽令白,乃依法秤取。

    采松脂法∶取深山大松本有露根,脂自流出白粘者佳,火燒黑疆者不堪用。亦可五月六月大暑時破作痕,三五日待出取之。須多者,多破根取之。

    升麻敷主癰疽方∶升麻 大黃 黃 芎 龍骨 白芨(各一兩) 黃芩(六兩) 白蘞 牡蠣(熬) 甘草(各半兩)

    上一十味,搗篩為散,以蜜和之如泥,涂布敷癰上,干即易之。

    痛微用此令消方∶黃 青木香 梔子 干地黃 升麻 龍骨 大黃 黃柏 黃芩 麻黃 黃連 芎生犀(取末) 白蘞 羚羊角

    上一十五味,等分,搗篩為散,以醋和之如泥,涂故布上。開口如小豆以泄熱氣,干則易之,瘥止。

    白蘞敷

    主癰疽方∶白蘞 大黃 黃芩(并等分)

    上三味,搗篩為散,以雞子白和如泥,涂布上敷腫上,敷干則易之。亦可以三指撮藥末,納三升水中煮三沸,絞注汁拭腫上數(shù)十遍,以塞水石末和涂腫上,以紙覆之,干則易之,輒以煮汁拭之,日夜二十易。

    食惡肉散方∶真朱 藜蘆(各一分半) 茹(半兩) 馬齒礬(燒) 硫黃 雄黃 麝香(各三分)

    上七味,搗篩為散,粉瘡上,亦可膏和敷之,著兌瘡孔中佳。

    生肉膏

    主癰疽金瘡方∶大黃 黃 芍藥 獨活 當歸 白芷(各一兩) 薤白(二兩) 生地黃(三兩,取汁)

    上八味,搗篩為散,切薤白以地黃汁成煎豬膏三升煎之,二上三下,以綿布絞去滓,以敷瘡,多少隨人意。

    升麻敷主癰疽結(jié)核種種色不異,時時牽痛,或經(jīng)年腫勢不消方∶升麻 青木香 白蘞 芒硝 射干 當歸 黃芩 桂心 芍藥 防風 大黃 芎 干葛(各二兩) 莽草(一兩)

    上一十四味,搗,以酒和令調(diào),微火熬令黃,以敷腫上,日再易,干者添酒更搗之,隨后敷腫上。

    寒水石敷方∶寒水石 黃柏 黃 黃連 大黃 石膏 梔子(各二兩) 白蘞(四兩)

    上八味,搗篩為末,粉粥和如泥,涂故布上敷腫上,干則易之。

    當歸貼

    諸腫方∶當歸(一作當陸) 黃芩 黃連 大黃 莽草 白芷 白蘞 白芨(各二兩)

    上八味,搗篩為散,消膠汁稍稍和如泥,涂紙貼腫上,干則易之。

    有患癰破下膿訖,著兌藥塞,瘡痛煩悶困極,有人為去兌藥,以楸葉十重貼之,以布帛裹,令緩急得所,日再三易之,痛悶即止,腫消。此極甚大良無比,勝于眾貼,此主癰疽潰后及凍瘡有刺不出者,用之甚良。冬無楸葉,當早收之。臨時以鹽湯沃之令釋,用之亦佳,薄削楸白皮用亦得,貼楸葉后不復煩悶,腫消減,膿血惡汁出,瘡陷下漸瘥。

    治腦 諸癤諸癰腫牢堅治之方∶削附子令如棋子濃,正著腫上,以少唾濕附子,艾灸附子令熱徹。

    附子欲干輒令唾濕之,常令附子熱徹,附子欲干,輒更氣入腫中,無不愈者,此法絕妙不傳。

    治萬種癰腫方∶蒺藜蔓凈洗三寸截之,取得一斗,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納銅器中,煮取一升,納小器中,煎如稠糖,下取涂瘡腫上,大良。

    治癰腫方∶伏龍肝以大醋和作泥,涂布上貼之,干即易之,消矣。又和蒜搗如泥涂之。

    凡癰無問大小,亦覺即取膠一片如掌,水清令軟納納然,心開一孔如錢孔大,貼腫上,若已潰者,膿當被膠,急撮皆出盡,若未有膿者當自消矣。

    又方∶燒鯉魚作灰醋和敷之。一切腫用之皆愈,以瘥為限,至良。

    蛇銜生肉膏 主癰疽金瘡敗壞方∶蛇銜 當歸(各一兩半) 生地黃(三兩) 黃連 黃 黃芩 大黃 續(xù)斷 芍藥 芎白甘草(炙

    上一十八味,切,以大醋漬兩宿,以臘月豬脂七升,煎三上三下,白芷色黃,下去滓,敷之。

    又方∶生地黃(一斤) 薤白(五兩) 辛夷 芎 獨活 當歸 黃 白芷 續(xù)斷 芍藥 黃芩大黃(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切,以臘月豬脂四升煎白芷黃色,下去滓,敷之。

    野葛貼

    主癰疽痔 惡瘡婦人妒乳瘡方∶野葛 芍藥 薤白 通草(各半兩) 當歸(三分) 附子(一分)

    上六味,切之,醋浸半日,先煎豬脂八合令煙出,納乳發(fā)半兩,令消盡,下,令熱定,乃納松脂二兩蠟半兩,更著火上令和,乃納諸藥令沸,三上三下,去滓,冷之,浣故帛去垢。

    涂又方∶煎地黃汁如膠作餅貼之,日四易,三日瘥(《千金》云∶食惡肉)

    紫葛貼

    癰腫方∶紫葛(二兩半) 大黃(五分) 白蘞 玄參 黃連 黃芩 由跋 升麻 榆白皮(各三分)

    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散,以生地黃汁和之如泥敷之,干即易之,大醋和亦得。

    治癰疽瘡久不瘥方∶松脂 熏陸香

    上二味,等分,搗,入少許鹽為餅,貼瘡上。惡汁出盡,即瘥。

    諸卒腫方∶取芥子細末,豬膽和如泥,涂病上,日三。

    蕪青子封癰腫方∶取蕪青子一升,搗作細末,大醋和如泥,封之。干則易之。芥子亦大佳。

    又方∶槐子半升,慎火草一把,搗細,水和涂之。

    又方∶搗蔚臭汁,服一雞子,以滓封癰上,暖即易之,頭面腫更良。

    蔥白療癰疽 有數(shù)孔積年不瘥方∶蔥白一斤,細切,搗如泥,凈洗瘡拭干,封涂之,濃一分,日三,夜一,取瘥止。

    八味黃 薄方∶黃 芎 大黃 黃連 莽草 黃芩 梔子 芍藥(等分)

    上八味,為散,以雞子白和如泥涂布上,隨腫大小薄之,燥則易之,瘡上開孔,令得泄氣。

    拓湯主丹癰疽始發(fā) 熱浸長進方,兼主小兒丹長忌近陰。

    升麻 黃連 大黃 芎 羚羊角 當歸 甘草(各二兩) 黃芩(三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又還鐺中,納芒硝三兩,上火令一沸,則帛拓腫

    上,數(shù)過,腫熱便隨手消盡,王練甘休秘之。

    拓湯方∶大黃 黃芩 白蘞(各三兩) 芒硝(一兩半)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以故帛四重內(nèi)汁中,以拓腫上,暖復易,晝夜為之。

    又方∶凡癰以梁上塵灰葵莖等分,醋和敷之,干則易之。

    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方∶生商陸根貼軟布帛貼之,數(shù)易之,亦可搗敷,燥即易,癰當消濡。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陳三山
  • 本草著作?!队褲O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诩螒c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物為序排列。每藥簡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用要點,所附個人經(jīng)驗,每出新意,甚切實用?,F(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吳謙
  • 作者:
    顧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