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堿黃鵪菜

    《全國中草藥匯編》:堿黃鵪菜來源

    菊科堿黃鵪菜Youngia stenoma (Turcz.) Ledeb.,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東北、內(nèi)蒙古。

    性味

    微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瘡腫疔毒。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雞蛋清調(diào)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堿黃鵪菜拼音注音Jiǎn Huánɡ ān Cài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堿黃鵪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Yougia stenoma (Turcz.) Ledeb. [Crepis stenoma Turcz.]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鹽堿性的低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及內(nèi)蒙古等地。

    原形態(tài)

    堿黃鵪菜 一年生草本,高30-40cm。莖直立,不分枝。葉基生或互生;根生葉線形,長約7cm,基部狹長成柄,全緣或具微齒;莖生葉無柄,較小,狹線形。頭狀花序有梗,組成總狀;總苞筒表,苞片少;全為舌狀花,黃色。瘦果扁,冠毛白色。

    性味

    味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

    外用:知量,研末,蛋清調(diào)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背葉根拼音注音Bái Bèi Yè Gēn別名白膜根、白樸根(《嶺南草藥志》),野桐根(《閩南民間草藥》)。出處《嶺南草藥志》來源為大戟種植物白楸的根。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背葉“條?;瘜W(xué)成分含酚類、氨基酸、鞣質(zhì)、糖類。性味......
  • 拼音注音Bái Bèi Yè別名三條筋、三根筋、香葉、糯葉(《貴州草藥》),湄潭臺烏(《貴州藥植目錄》)。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樟科植物峨嵋山胡椒的根和葉。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山間灌木林中。分布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喬木或灌木......
  • 拼音注音Bái Bèi Xiǎo Bào Chūn來源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白背小報春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imula hypoleuca Hand.-Mazz.[P.forbesii Franch.subsp.hypoleuc......
  • 拼音注音Bái Bèi Yánɡ出處《廣西植物名錄》來源為楊柳科植物銀白楊的葉。春、夏季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分布東北、華北、西北以及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喬木,高10~35米。幼枝密生白色絨毛;冬芽圓錐形,有白色絨毛,或僅邊緣有細(xì)柔毛。單葉互......
  • 別名駁骨丹、獨葉埔姜、白魚號、白花洋泡來源馬錢科醉魚草屬植物狹葉醉魚草Buddleja asiatica Lour.的全株。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性味辛、苦,溫。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風(fēng)利濕,行氣活血。用于婦女產(chǎn)后頭風(fēng)痛、胃寒作痛,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