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曼陀羅根

    《中藥大辭典》:曼陀羅根拼音注音Màn Tuó Luó Gēn出處

    《陸川本草》

    來源

    為茄科植物白曼陀羅毛曼陀羅等的。

    化學成分

    白曼陀羅根含總生物堿0.35%,0.37%;其中有天仙子堿、天仙子胺、托品堿、假托品堿等。生物堿的含量與根的粗細有關(guān),如白曼陀羅的一種黑色品種,根的直徑(0.5厘米者含量為0.28%(以天仙子胺計算),)0.5厘米者含量為0.13~0.15%。另一報道,白曼陀羅各部分生物堿的含量,以根部最少。在栽培各期,根中生物堿含量最高是在開花結(jié)果期(0.77%)。

    毛曼陀羅根含總生物堿0.15~0.48%,最高達0.541%。生物堿中主要的是天仙子胺,其余有天仙子堿(占總生物堿的16%)、l-3α,6β-二巴豆酰氧基托烷、陀羅堿、7-羥-3,6-雙巴豆酰氧基托烷、假托品堿、托品堿。

    歐曼陀羅根含總生物堿0.214%,0.15%,野生者0.19~0.26%;含量在1天中有波動,白天漸增,黃昏時(19點)含量最高,以后又漸減。生物堿中有天仙子胺,天仙子堿、紅古豆堿、7-羥-3,6-雙巴豆酰氧基托烷、阿托品等。在植物生長后期,根含阿托品酯酶,它催化阿托品變?yōu)橥衅穳A和托品酸,此酶最適pH為4.7~5.7(30度)。全株中,以根部生物堿的含量最低。

    紫花曼陀羅根中總生物堿的含量最少。又含水解生物堿的酯酶。

    功能主治

    ①《廣州植物志》:"治瘋?cè)?

    ②《陸川本草》:"治惡瘡。"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調(diào)涂或煎水洗浸。

    復方

    ①治牛皮癬:剝?nèi)÷恿_根皮,曬干,研末,加醋及枯礬擦患處。(《廣西中藥志》)

    ②治手掌心破癢流黃水:曼陀羅鮮根三錢,雄黃三錢,明礬三錢。水適量,煎數(shù)沸取起。令患者于適合溫度時將患處浸于藥水中,越久越好,日作-、二次。(《閩南民間草藥》)

    ③治筋骨疼痛:曼陀羅干根一兩,浸酒半斤。十日后飲酒,每日一至二次,每次不超過一錢。(《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曼陀羅根拼音注音Màn Tuó Luó Gēn英文名Datura Root出處

    出自《陸川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物白曼陀羅或毛曼陀羅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atura innoxia Mil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挖取,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

    一年草本,高30-100cm。全株近無毛。莖直立,圓柱形,基部木質(zhì)化,上部呈叉狀分枝,綠色,表面有不規(guī)則皺紋,幼枝四棱形,略帶紫色,被短柔毛。葉互生,上部葉近對生;葉柄長2-5cm;葉片寬卵形、長卵形或心臟形,長5-20cm,寬4-15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不對稱,邊緣具不規(guī)則短齒、或全緣而波狀,兩面無毛或被疏短毛,葉背面脈隆起。花單生于枝叉間或葉腋;花梗長約1cm,直立或斜伸,被白色短柔毛;花萼筒狀,長4-6cm,直徑1-1.5cm,淡黃綠色,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整齊或不整齊,先端尖,花后萼管自近基部處周裂而脫落,遺留的萼筒基部則宿存,果時增大呈盤狀,直徑2.5-3cm,邊緣不反折;花冠管漏斗狀,長14-20cm,檐部直徑5-7cm,下部直徑漸小,向上擴呈嗽叭,白色,具5棱,裂片5,裂片5,三角形,先端長尖;雄蕊5,生于花冠管內(nèi),花藥線形,扁平,基部著生;雌蕊1,子房珠形,2室,疏生短刺毛,胚珠多數(shù),花柱絲狀,長11-16cm,柱頭盾形。蒴果圓球形或扁球狀,直徑約3cm,外被疏短刺,熟時淡褐色,不規(guī)則4瓣裂。種子多數(shù),扁平,略呈三角形,熟時褐色?;ㄆ?-11月,果期4-11月。

    一年生草本,高1-2m。有惡臭,全株被白色細腺毛及短柔毛。莖粗壯,直立,圓柱形,基部木質(zhì)化,上部多呈叉狀分枝,灰綠色。葉互生或近對生;葉片廣卵形,長8-20cm,寬5-12cm,先端急尖,基部斜心形,全緣或呈微波狀,背面葉脈隆起?;ù?,直立或斜升,長15-20cm,直徑7-8cm,花冠白色或淡紫色,具5棱;花萼筒部有5棱角,先端5淺裂,花后自近基部斷裂,宿存部分橢果實而增大并向外反折。蒴果生于下垂的果梗上,近圓形,密生柔韌針狀刺并密被短柔毛,熟時先端不規(guī)則裂開。種子多數(shù),腎形,淡褐色或黃褐色?;ㄆ?-9月,果期6-10月。

    化學成分

    1.白曼陀羅 根含總生物堿0.35%[1],0.37%[2],其中有天仙子堿(hyoscine),天仙子胺(hyoscyamine),托品堿(tropine),假托品堿(pseudotropine)等[3]。

    2.毛曼陀羅 根含總生物堿0.15%-0.48%[4],最高達0.541%。生物堿中主要是天仙子胺[5],其余有天集郵冊子堿(占總生物堿的16%)[4],左旋3α,6β-二巴豆酰氧基莨菪烷(3α,6β-dit-igloyloxytropane)[6,7],陀曼堿(meteloidine),7-羥基-3,6-雙馬豆酰所基莨菪烷(7-hydroxy-3,6-bis(tigloyloxy)tropane),假托品堿、托品堿[7]。

    同屬植物①歐曼陀羅根含生物堿0.214%[8],0.15%[9],野生者0.19%-0.26%[10];生物堿中有天仙子胺,天集郵冊子堿,結(jié)古豆堿(cuscohygrine),7-羥基-3,6-雙巴豆酰氧基莨菪烷[11],阿托品(atropine)等[12]。在植物生長后期,根含阿托品酯酶(at-ropine esterase),它催化阿托品變?yōu)橥衅穳A和托品酸(tropic acid)[13]。②紫花曼陀羅根中總生物堿的含量最少[13]。又含水解生物堿的酯酶[14]。

    性味

    味辛;苦;性溫;有毒

    功能主治

    鎮(zhèn)咳;止痛;拔膿。主喘咳;風濕痹痛;癤癬;惡瘡;狂犬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9-1.5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研末調(diào)涂。

    復方

    ①治牛皮癬:剝?nèi)÷恿_根皮,曬干,研未,加醋及枯礬擦患處。(《廣西中藥志》)②治手掌心破癢流黃水:曼陀羅鮮根三錢,雄黃三錢,明礬三錢。水適量,煎數(shù)沸取起。令患者于適合溫度時將患處浸于藥水中,越久越好,日作一、二次。(《閩南民間草藥》)③治筋骨疼痛:曼陀羅干根一兩,浸酒半斤。十日后飲酒,每日一至二次,每次不超過一錢。(《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各家論述

    1.《廣州植物志》:治瘋?cè)?/p>

    2.《陸川本草》:治惡瘡。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糙蘇拼音注音Cāo Sū別名大葉糙蘇、山蘇子[內(nèi)蒙古]、續(xù)斷[寧夏]、山芝麻來源唇形科糙蘇屬植物糙蘇Phlomis umbrosa Turcz.,以地上全草或根入藥。夏秋采割地上全草;秋季挖取根部,去凈泥土和雜質(zhì),曬干。......
  • 別名蔓龍膽、虎牙草來源龍膽科纏竹黃Tripterospermum cordifolium (Marq.) H. Smith,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涼。功能主治清肝肺火。主治咳嗽,急驚風,肝熱目赤,口苦,黃疸,筋骨熱痛等癥。用法用......
  • 《中藥大辭典》:翅衛(wèi)矛拼音注音Chì Wèi Máo別名約哦(藏名)出處《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栓翅衛(wèi)矛的枝皮。7~8月采,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緣及河岸灌叢中。分布河南、陜西、甘肅、四川等地。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約4米。枝近四棱......
  • 拼音注音Chì Zǐ Mù來源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翅子樹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ospermum acerifolium Willd.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葉,鮮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1780m的山坡上。資源分......
  • 拼音注音Chì Guǒ Tánɡ Sōnɡ Cǎo別名貓爪子(《吉林中草藥》),紅蓮(藏名)。出處《吉林中草藥》來源為毛良種植物翅果唐松草的全草或根及根莖。秋季采挖根及根莖,去泥砂,曬干;夏季采全草,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緣、林間草地及河岸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