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熱痢

    作者: 朱梓

    (附論)凡痢色黃色赤。并熱也。甚則下血汁。此由腸虛胃弱。邪熱之氣乘虛入客于腸間。故其證下痢黃赤?;蜓s下。腹間熱痛。小便赤澀。身熱煩渴。故謂之熱痢。

    牡蠣湯治諸熱毒痢下黃汁。及如赤爛豆汁。如赤帶狀。又如魚腦。壯熱。

    牡蠣白頭翁當(dāng)歸犀角艾葉甘草桑寄生(銼各半兩)升麻黃柏黃連黃芩酸石榴(各三分)上粗搗篩為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

    日午再服。

    龍骨散治熱痢下赤黃色膿。心煩神熱。腹內(nèi)疼痛。而飲食減少。

    龍骨(一兩)黃連(三分)犀角屑(三分)黃柏(半兩)赤芍藥(半兩)黃芩(半兩)當(dāng)歸(半兩)赤地利(三分)黃(三分)茜根(三分)鼠尾草花(三分)上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

    大阿膠丸治發(fā)熱下痢腹痛。甚至肛門痛欲絕者。

    當(dāng)歸阿膠豆蔻龍骨赤石脂大艾黃連(各半兩)木香乳香(各五錢)白礬(枯一分)上為末。用鹽梅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陳米飲下。

    苦參丸治熱毒痢。注下赤黃。

    苦參陳橘皮獨(dú)活阿膠藍(lán)青黃連黃柏甘草上等分。除阿膠外。為末。以水煮阿膠和餅。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飲下。日三服。治痢大良。

    黃芩散治熱痢心神煩悶。小便赤澀。

    黃芩(三分)赤茯苓(一兩)川升麻(半兩)吳藍(lán)(半兩)阿膠(三分)鬼臼(半兩)黃連(半兩)黃柏(三分)甘草(半兩)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結(jié)腸散治熱毒不斷。不問久新悉療之。

    苦參橘皮獨(dú)活阿膠芍藥干姜黃柏甘草鬼臼(各四分)上搗篩為末。

    用蜜與膠共拌以和丸。并手捻作丸如梧桐子大。曝燥。以飲服十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此方以療諸疰下及卒下。悉效。惟忌海藻、菘菜等。

    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痢下赤黃膿。腹疼心煩。

    黃(三分)黃連(一兩)黃柏(半兩)生干地黃(二分)黃芩(三分)犀角屑(半兩)龍骨(三分)地榆(半兩)當(dāng)歸(三分)上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

    木香丸

    (出圣惠方)

    治冷痢腹疼痛。煩悶不食。

    木香(半兩)地榆(半兩)當(dāng)歸(半兩)甘草(半兩)黃(三分)犀角屑枳殼(三分)黃連(三分)上搗羅為散。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痢下赤黃膿血。腹痛。心煩困悶。

    犀角屑(一兩)黃連(一兩)木香(三分)當(dāng)歸(半兩)黃(一兩)地榆(一兩銼)(案∶此方原缺煎法及服法)

    當(dāng)歸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痢下赤黃。腹痛煩熱。

    當(dāng)歸(三分)黃芩(三分)地榆(一兩銼)黃連(一兩)甘草(半兩)犀角屑(一兩)上搗

    犀角煎療熱毒下血及豆汁。

    犀角屑人參當(dāng)歸(各三兩)黃連(四兩)蜜(一分)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

    犀角散治熱毒痢并痢血。

    生犀(二兩)石榴皮(三兩)黃連(三兩)干姜(二兩)地榆(三兩)上為散。以米飲服方

    黃連散治熱痢煩渴腹痛。

    黃連(一兩)黃芩(一兩)當(dāng)歸(一兩)赤石脂(一兩)上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

    黃連丸

    (一名羚羊角散)

    治一切熱痢及休息痢。日夜頻并。兼治下血黑如雞

    肝色?;蛐M痢腹中痛。有膿血下者。

    黃連(二兩半)羚羊角黃柏(一兩半)赤茯苓(半兩)上搗羅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蜜湯下。暑月下痢。用之尤驗(yàn)。一方用白茯苓。臘茶送下。

    芍藥柏皮丸治一切溫?zé)釔毫?。頻并疼痛。無問膿血。并宜服之。

    芍藥黃柏(各一兩)當(dāng)歸黃連(各半兩)上為末。水丸小豆大。溫水下三四十丸。

    無時。兼夜五六服。忌油膩、脂肥、發(fā)熱諸物等。拔粹方不用當(dāng)歸、黃連二味。以醋糊為丸。

    四味阿膠丸治協(xié)熱下痢。其色黃。煩躁多渴。臍腹疼痛。小便不利。

    黃連(四兩)茯苓(二兩)赤芍藥(三兩)阿膠(一兩)上為細(xì)末。用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烏梅丸治熱留腸胃。下痢純血。臍腹痛?;蛳冉?jīng)下痢未斷。服熱藥蘊(yùn)毒伏

    熱。滲成血烏梅肉(二兩)黃連(四兩)當(dāng)歸枳殼(各一兩)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

    升麻湯

    (出直指方)

    治傷暑下痢痛。

    升麻白芍藥甘草(炙各十兩)白干葛(十五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姜三片。

    同煎吞

    三黃熟艾湯

    (出危氏方)

    治傷寒四五日。大下熱痢。諸藥不止。宜服此。除

    熱痢亦作丸子

    黃連丸治一切熱毒血痢。大人小兒另丸。

    黃連黃柏槐花枯白礬(各一錢)上為細(xì)末。軟粟米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

    香連丸治熱痢。

    木香黃連甘草肉豆蔻上等分。搗羅為末。沙糖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

    空心

    生地黃湯治熱痢不止。

    生地黃(半兩)甘草(炙一分)地榆(三分)上咀如麻豆大。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

    甘草湯治夏月暴下熱痢。

    甘草(半兩)生姜(一分切)生蜜(一合)上同漿水五合。煎至四合。去滓。空心溫分二服

    秘傳香連丸

    (出濟(jì)生方)

    治赤痢。大人小兒通用良方。痢初作。先服解散藥

    。便先服此。

    木香(二兩)黃連(四兩)生姜(四兩)上先鋪生姜在鍋底。次鋪黃連在姜上。

    次又鋪木香于黃連上。用新汲井水三碗煎干。不要攪動。候煎干。取出三味焙干。碾為細(xì)末。

    以醋調(diào)陳倉米飲打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招拿罪嫓?。

    郁金散治一切熱毒痢。下血不止。

    川郁金槐花甘草(炒各一分)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豆豉湯調(diào)下。食前服。

    犀角散治熱毒痢血。其痢行數(shù)甚數(shù)。痢出不多。腹中刺痛。此是熱痢。

    生犀角酸石榴皮枳實(shí)(各三兩)上各異搗篩為末。以飲服二方寸匕。日再。瘥停。

    忌熱

    黃連烏梅丸

    (出圣惠方)

    治諸熱痢不瘥。

    烏梅肉黃連(各四兩)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米飲下。日

    黃連散治挾熱痢。多下赤膿雜血。

    黃連灶突中黑塵(各一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招摹H赵俜?。

    粟殼散治熱痢便血無度。

    罌粟殼(一兩)陳皮(半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烏梅一個。煎至七分。

    溫服。

    蒲根湯治熱痢。

    蒲根(銼二兩)粟米(淘二合)上用水三盞半。去滓。分二服??招娜瘴绶?/p>

    鯽魚方治夏月熱痢。

    上用鯽魚食之。多益。冬月則不治也。

    治熱痢不止也

    (出圣惠方)用搗車前葉。絞取汁一盞。入蜜一合煎。溫分二服。

    治熱毒痢

    用蓁菜研作粥。善解熱毒。

    除煩熱下氣。調(diào)胃止泄痢。治熱毒痢。

    用陳倉米作飯食之。一方以白粳米汁。亦主心痛止渴。

    龍骨方

    (出肘后方)

    治熱痢病不解。而下痢欲死。及治休息痢。飲下痢。

    用龍骨半斤搗研。水一斗。煮取五升。候及冷稍飲得即愈。一方為末。米飲和丸。服十丸。

    治痢下色黃色。協(xié)熱毒也。

    (出肘后方)梔子(十四枚去皮)上搗篩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日再服。

    治諸熱痢血痢。及痛后大腸里痛方。

    用蘿卜截碎研細(xì)。濾清汁一小盞。蜜水相拌一盞同煎。早午食前服。日晡以米飲下黃連阿膠丸百粒。無蘿卜。以蘿卜子代之。

    治熱痢方

    用舊年白梅并好茶。蜜、水各半煎服。冷痢生姜汁蜜水各半煎服。仍兼木香生肉豆蔻為佐。

    蜜最治痢。

    短劇梔子湯

    (出肘后方)

    療溫?zé)釣槎尽<澳c寒外熱內(nèi)虛。熱攻腸胃。下黃赤

    汁。及赤白帶下用梔子十四枚。豉一升。薤一虎口。以水四升。煮梔子并薤白菜肉豉。煮取二升。分為三服。良。

    玉粉丸治協(xié)熱下痢燥渴。

    蛤粉硫黃(等分)上為細(xì)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用米飲下。

    禹余糧丸

    (出指南方)禹余糧赤石脂干姜(各一兩)上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十丸。

    敗毒散治下痢發(fā)熱口禁。

    用生姜、棗子、陳米煎服。痢后手足疼痛。敗毒散加檳榔、木瓜煎服。此即所謂痢后風(fēng)水。

    治熱痢。

    (出本草)用好井水。及土石間。新出泉水飲之。

    治大熱毒純血痢。

    (出千金方)用宣連六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夜露星月下。平旦空服。

    治暴熱熱痢止渴。

    (出本草)用馬通搗絞汁服之。

    治熱痢。

    (出本草)用紫衣煮服之。

    治煩熱。止泄痢并渴。

    用丹黍米飲食之。

    治熱毒痢及血痢。

    (出本草)用羚羊角屑作末。再和蜂蜜服。

    又方

    用赤小豆杵末。水調(diào)下方寸匕。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薛己
  • 作者:
    羅美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
    張驥
  • 作者:
    周學(xué)海
  • 作者:
    賀龍驤
  • 作者:
    吳道源
  • 《女科寶鑒》是以中醫(yī)方法論述女性生殖器相關(guān)疾病的探索性新書,書中詳細(xì)介紹了七十多種常見女性生殖器相關(guān)病證,其中包括女科雜病、性病、月經(jīng)病和中醫(yī)藥避孕、中醫(yī)藥抗早孕等。各病證以病機(jī)要點(diǎn)為中樞,展開對理、證、法、方、藥的論述,同時,引進(jìn)中醫(yī)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臨床指導(dǎo)性和收藏價值。

    縱覽全書,具有形式新穎、內(nèi)容豐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點(diǎn)。全書共約25萬字。

    讀者對象:中西醫(yī)臨床工作者、醫(yī)學(xué)院校師生及廣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