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侶山堂類辯》 腹痛論

    作者: 張志聰

    腹者,太陰之宮域,腸胃之郛郭。病滿痛者,有入腑干臟之分,有緩急輕重之別。如卒暴絞痛,面青肢冷,此邪直干陰分,急宜刺泄其邪。如暴吐下利,此邪傷陽明,名曰霍亂。若發(fā)熱頭疼,為欲愈也。如厥逆脈脫,急宜理中圓,甚者加附子, 時(shí)脈還,手足溫者生,不復(fù)則死,此邪甚而胃氣絕也。如腹痛下利而能食者,乃邪入于腸中,利止則愈。此皆直中于內(nèi),而有臟腑輕重之分焉。又有邪傳五臟,而為腹痛者,始發(fā)于皮毛腠理,正氣不能御邪,泮衍于血脈中,而傳溜于內(nèi),大氣入臟,腹痛下淫。此淫傳敗絕之證,不及二十日而死,雖盧、扁再生,亦不能救。此證多有不究心者,悠悠忽忽,反為病家怨尤。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作者:
    陳念祖
  • 作者:
    周揚(yáng)俊
  • 作者:
    元簡
  •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作者:
  • 作者:
    尤怡
  • 作者:
    尤怡
  •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guān)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jì) 262 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