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咸謂心痛者,乃胃脘當心而痛,不知有厥心痛也。厥心痛者,四臟之氣,逆客于心下而為痛也。心痛與背相控,善 。如從后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心痛如以錐針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者,肝心痛也;臥若徒居,心痛間,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肺心痛也。胃脘當心而痛者,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不下。各審其脈證,而隨經取之,分別寒、熱、虛、實而治之,無有不效者矣。若真心痛者,手足青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夫咸謂心痛者,乃胃脘當心而痛,不知有厥心痛也。厥心痛者,四臟之氣,逆客于心下而為痛也。心痛與背相控,善 。如從后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心痛如以錐針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者,肝心痛也;臥若徒居,心痛間,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肺心痛也。胃脘當心而痛者,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不下。各審其脈證,而隨經取之,分別寒、熱、虛、實而治之,無有不效者矣。若真心痛者,手足青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