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臨床生物化學》 一、層析技術的原理和分類

    (一)層析技術的原理

    層析法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分離技術。本世紀初俄國植物學家M.Tswett發(fā)現并使用這一技術證明了植物的葉子中不僅有葉綠素還含有其它色素?,F在層析法已成為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及其它學科領域有效的分離分析工具之一。

    層析法是利用不同物質理化性質的差異而建立起來的技術。所有的層析系統(tǒng)都由兩個相組成:一是固定相,它或者是固體物質或者是固定于固體物質上的成分;另一是流動相,即可以流動的物質,如水和各種溶媒。當待分離的混合物隨溶媒(流動相)通過固定相時,由于各組份的理化性質存在差異,與兩相發(fā)生相互作用(吸附、溶解、結合等)的能力不同,在兩相中的分配(含量對比)不同,而且隨溶媒向前移動,各組份不斷地在兩相中進行再分配。與固定相相互作用力越弱的組份,隨流動相移動時受到的阻滯作用小,向前移動的速度快。反之,與固定相相互作用越強的組份,向前移動速度越慢。分部收集流出液,可得到樣品中所含的各單一組份,從而達到將各組份分離的目的。

    (二)層析法分類見表16-5~7

    (三)層析法的特點與應用

    表16-5 按兩相所處狀態(tài)分類

    流動相液體氣體液體液-液層析法氣-液層析法固定相固體液-固層析法氣-固層析法

    層析法是根據物質的理化性質不同而建立的分離分析方法。根據層析峰的位置及峰高或峰面積,可以定性及定量。層析法與光學、電學或電化學儀器連用,可檢測出層析后各組份的濃度或質量,同時繪出層析圖。層析儀與電子計算機聯(lián)用,可使操作及數據處理自動化,大大縮短分析時間。由于層析法具有分辨率高、靈敏度高、選擇性好、速度快等特點,因此適用于雜質多、含量少的復雜樣品分析,尤其適用于生物樣品的分離分析。近年來,已成為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常用的分析方法。在醫(yī)藥衛(wèi)生、環(huán)境化學、高分子材料、石油化工等方面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表16-6 按層析原理分類

    名稱分離原理吸附層析法組份在吸附劑表面吸附固定相是固體吸附劑,各能力不同分配層析法各組份在流動相和靜止液相(固相)中的分配系數不同離子交換層析法固定相是離子交換劑,各組份與離子交換劑親和力不同凝膠層析法固定相是多孔凝膠,各組份的分子大小不同,因而在凝膠上受阻滯的程度不同親和層析法固定相只能與一種待分離組份專一結合,以此和無親和力的其它組份分離

    表16-7 按操作形式不同分類

    名稱操作形式柱層析法固定相裝于柱內,使樣品沿著一個方向前移而達分離薄層層析法將適當粘度的固定相均勻涂鋪在薄板上,點樣后用流動相展開,使各組份分離紙層析法用濾紙作液體的載體,點樣后用流動相展開,使各組份分離薄膜層析法將適當的高分子有機吸附劑制成薄膜,以類似紙層析方法進行物質的分離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佚名
  • 作者:
    未知
  •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作者:
    武之望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是中醫(yī)臨床治療學的基本讀物,歷來稱為經典著作,所以書內所用方劑又稱為經方。近代著名中醫(yī)曹穎甫,名 家達,號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醫(yī)專宗張仲景,深研這二部書,以善用經方聞于時。生平醫(yī)案,曾由其門人姜佐齡輯錄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門的個別治驗,搜集見聞,發(fā)揮心得,逐案說解、闡發(fā),以佐證曹氏辨證施治的確切。通過曹氏審閱后,復逐案加以評語,師生商討,從實踐到理論,相互琢磨,名其書曰《經方實驗錄》,由千頃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來,讀者對本書的需要仍繁,我們現在重加整理,刪去其說解蕪冗者,修飾其詞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計九十二案,內有十六案,標明為附列門人醫(yī)案?!耖g中醫(yī)志愿編撰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