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葫蘆七

    拼音注音Hú Lu Qī別名

    大救駕、荷葉七(《陜西中草藥》),山紫菀(《山西中草藥》)。

    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菊科植物腎葉橐吾根莖。夏、秋采挖,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稍潮濕處。分布東北及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甘肅、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莖短粗,具多數(shù)細長須根。莖直立,有縱紋?;~腎形,長10~20厘米,寬11~25厘米,邊緣有細鋸齒,基部深心形,具長柄;莖生葉小形,葉柄部膨大,抱莖。頭狀花序長約2厘米,排列成總狀,總梗下有卵形帶齒的苞葉一片;舌狀花黃色。瘦果細長,具長冠毛?;ㄆ谙募尽?/p>性狀

    干燥根多扭曲成團狀,根莖塊狀,上端有葉基的纖維殘存,下方叢生多數(shù)細根。根長10~15厘米,徑約2毫米左右,外表灰黃棕色。質(zhì)脆,斷面黃白色。有特殊香氣,味辣。

    產(chǎn)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甘肅。

    化學成分

    腎葉橐吾根含異戊烯酸呋喃橐吾酮。地上部分含橐吾烯酮、橐吾環(huán)氧素、橐吾環(huán)氧醇、橐吾環(huán)氧醇乙酸南。齒葉橐吾含延胡索酸、山崗橐吾堿、橐吾堿、齒葉橐吾堿。

    性味

    甘辛,溫。

    注意

    忌漿水;陰虛、肺熱干咳者慎用。

    功能主治

    理氣活血,止痛,止咳祛痰。治跌打損傷,勞傷,腰腿痛,咳嗽氣喘,百日咳,肺癰咯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研末沖服。

    復方

    ①治腰腿痛:葫蘆七二兩,研粉,每次二錢,每日二次,涼開水沖服。

    ②治勞傷:葫蘆七、小救駕各一錢,紅三七、四塊瓦、紅毛七各二錢。水煎服,黃酒為引。(性味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備注

    同屬植物齒葉橐吾的根亦同等入藥。

    以上兩種在少數(shù)地區(qū)作紫菀入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穿根藤拼音注音Chuān Gēn Ténɡ別名春根藤(《廣東中藥》),木頭疳(《廣西藥植名錄》),崧根藤、伸筋藤、石邦子(《廣東中草藥》)。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茜草科植物匍匐九節(jié)的枝、葉或全株。全年可采,割取枝葉,曬干。......
  • 拼音注音Chuān Shí Ténɡ來源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凹脈馬兜鈴的全株。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tolochia impressinervis C.F.Liang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石灰......
  • 《全國中草藥匯編》:穿破石拼音注音Chuān Pò Shí別名葨芝、金蟬退殼、黃龍退殼、牽牛入石、金腰帶、黃蛇根、山荔枝、千重皮來源桑科柘屬植物構(gòu)棘Cudrania cochin chinensis (Lour.) Kudo et Masa......
  • 別名大托葉菝葜、翅柄菝葜、九牛力、川太來源百合科穿耳菝葜Smilax perfoliata Lour.,以根狀莖入藥。生境分布廣西、云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強筋壯骨。治風濕腰痛。用法用量3~5錢。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別名川腸草、屎瓜秧、甜瓜秧來源葫蘆科穿腸草Cucumis melo L.,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功能主治祛火敗毒。主治痔瘡腫毒,漏瘡生管,臟毒滯熱,流水刺癢。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