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大救駕、荷葉七(《陜西中草藥》),山紫菀(《山西中草藥》)。
《陜西中草藥》
為菊科植物腎葉橐吾的根及根莖。夏、秋采挖,曬干。
生于山坡草地稍潮濕處。分布東北及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甘肅、四川等地。
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莖短粗,具多數(shù)細長須根。莖直立,有縱紋?;~腎形,長10~20厘米,寬11~25厘米,邊緣有細鋸齒,基部深心形,具長柄;莖生葉小形,葉柄部膨大,抱莖。頭狀花序長約2厘米,排列成總狀,總梗下有卵形帶齒的苞葉一片;舌狀花黃色。瘦果細長,具長冠毛?;ㄆ谙募尽?/p>性狀
干燥根多扭曲成團狀,根莖塊狀,上端有葉基的纖維殘存,下方叢生多數(shù)細根。根長10~15厘米,徑約2毫米左右,外表灰黃棕色。質(zhì)脆,斷面黃白色。有特殊香氣,味辣。
產(chǎn)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甘肅。
腎葉橐吾根含異戊烯酸呋喃橐吾酮。地上部分含橐吾烯酮、橐吾環(huán)氧素、橐吾環(huán)氧醇、橐吾環(huán)氧醇乙酸南。齒葉橐吾含延胡索酸、山崗橐吾堿、橐吾堿、齒葉橐吾堿。
甘辛,溫。
忌漿水;陰虛、肺熱干咳者慎用。
理氣活血,止痛,止咳祛痰。治跌打損傷,勞傷,腰腿痛,咳嗽氣喘,百日咳,肺癰咯血。
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研末沖服。
①治腰腿痛:葫蘆七二兩,研粉,每次二錢,每日二次,涼開水沖服。
②治勞傷:葫蘆七、小救駕各一錢,紅三七、四塊瓦、紅毛七各二錢。水煎服,黃酒為引。(性味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同屬植物齒葉橐吾的根亦同等入藥。
以上兩種在少數(shù)地區(qū)作紫菀入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大救駕、荷葉七(《陜西中草藥》),山紫菀(《山西中草藥》)。
出處《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腎葉橐吾的根及根莖。夏、秋采挖,曬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稍潮濕處。分布東北及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甘肅、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莖短粗,具多數(shù)細長須根。莖直立,有縱紋?;~腎形,長10~20厘米,寬11~25厘米,邊緣有細鋸齒,基部深心形,具長柄;莖生葉小形,葉柄部膨大,抱莖。頭狀花序長約2厘米,排列成總狀,總梗下有卵形帶齒的苞葉一片;舌狀花黃色。瘦果細長,具長冠毛?;ㄆ谙募尽?/p>性狀
干燥根多扭曲成團狀,根莖塊狀,上端有葉基的纖維殘存,下方叢生多數(shù)細根。根長10~15厘米,徑約2毫米左右,外表灰黃棕色。質(zhì)脆,斷面黃白色。有特殊香氣,味辣。
產(chǎn)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甘肅。
化學成分腎葉橐吾根含異戊烯酸呋喃橐吾酮。地上部分含橐吾烯酮、橐吾環(huán)氧素、橐吾環(huán)氧醇、橐吾環(huán)氧醇乙酸南。齒葉橐吾含延胡索酸、山崗橐吾堿、橐吾堿、齒葉橐吾堿。
性味甘辛,溫。
注意忌漿水;陰虛、肺熱干咳者慎用。
功能主治理氣活血,止痛,止咳祛痰。治跌打損傷,勞傷,腰腿痛,咳嗽氣喘,百日咳,肺癰咯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研末沖服。
復方①治腰腿痛:葫蘆七二兩,研粉,每次二錢,每日二次,涼開水沖服。
②治勞傷:葫蘆七、小救駕各一錢,紅三七、四塊瓦、紅毛七各二錢。水煎服,黃酒為引。(性味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備注同屬植物齒葉橐吾的根亦同等入藥。
以上兩種在少數(shù)地區(qū)作紫菀入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