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熱經(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熱病著作,以《內(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揮手湖山意灑然,卜居林野愛幽偏。濟時有道同良相,涉世無機是散仙。重慶淵源宏舊緒,存仁著述富新編。
相逢路較前時近,易棹王猷雪夜船。
丙辰春仲秀水愚弟曹大經(jīng)海槎
喜從桑梓話樵漁,境僻溪環(huán)好結(jié)廬。非有閑情耽水石,每尋佳趣到琴書。折肱道契孫思邈,苦口言符陸敬輿。
不盡憂時懷古意,且開小圃灌春蔬。
仁心古誼繼忠州,千頃波濤一葉舟。書可活人常小試,才堪醫(yī)國切先憂。艾溪老宿牽離緒,秀水耆英慨舊游。
惆悵生平師友誼,靈根天爵要交修。
世態(tài)模棱靜里參,有時捫虱縱清談?!鹅`蘭》獨悟能砭俗,甘蔗旁生祝夢男。把卷閑宜窗臥北,著書名若斗垂南。會當一遂緇衣好,一棹雙橋益訪三。
幾歲瘡痍未息兵,桃源小隱謝浮名。高文縱筆千言當,妙語揮犀四座傾。世外神仙留橘井,山中風味足 羹。
一編自有千秋業(yè),不獨歸來硯可耕。
丁巳長夏宜春晚生袁鳳桐敬民
回溯神交兩載余,獲親光霽快何如!名山著述窮元奧,濟世襟期藉發(fā)攄。妻子一廛甘小隱,丹黃四壁愛吾廬。
新編借富規(guī)時意,許我先窺未見書。
戊午仲夏同邑教弟周在思二郊
曲水回環(huán)一碧流, 溪地僻樂清幽。居非近市耽歌嘯,家有藏書供校讎。良相救時同妙手,奇方獲解豁雙眸。
先生此道肱三折,苦口言如藥石投。
高曠襟期志氣恬,不貪為寶勵雞廉。功深著作琳瑯富,學究岐黃歲月淹。種杏成林追董奉,撫松歸隱似陶潛。
孱軀一再叨仁術(shù),黍谷回春勿藥占。
戊午新秋歸安女史章華征
生不為相當為醫(yī),一掃寰宇之瘡痍。吸水直須窮上池,洞燭 結(jié)如燃犀。真宰上訴閶闔披,乃許司命侔神祗。
我觀毒藥供醫(yī)師,十失三四猶次之,食不制兮事不稽,無怪使我生狐疑。吁嗟乎!富貴溺心鼎爐欹,功利奪人龍虎飛,群魔欹正艱且危,乾坤不交坎離暌。世事如云類若斯,靈丹一粒珍刀圭。王君抱硯歸 溪,布衣蔬食甘掩扉,著書索隱探淵微,世人未見驚新奇。天雞HT 旦醒夢迷,名山一席傳者誰!
己未春仲仁和趙夢齡菊齋氏
先生自是人中龍,二十八宿羅心胸。岐黃術(shù)欲追上古,盧醫(yī)扁鵲將無同!偶然著作《歸硯》編,闡揚至理開蠶叢。笑他世上爭名客,蕉鹿繁華駒過隙。恬淡真如張季鷹,逍遙直似陶彭澤。轉(zhuǎn)瞬滄桑事可悲,吳山看遍劫灰飛。申屠卓識先歸隱,早向 溪掩竹扉。輞川莊好春風靜,扁舟似入桃源境。屋后時聞 乃聲,門前且看桑榆景。
避亂重來訪舊游,依然把酒話田疇。當年曾起膏肓疾,回首而今已十秋。受恩深愧酬無力,坎HT 愁常淚沾臆。往事凄涼不忍談,故園今已生荊棘。何日三吳息戰(zhàn)爭,與君相約結(jié)比鄰。硯田同作歸耕計,對榻西窗論道經(jīng)。
庚申孟夏仁和世侄胡耀曾榮甫
溪深處結(jié)茅廬,遍地瘡痍孰療除?惟此石交堪與共,歸來且著活人書。
遁世逍遙寄睡鄉(xiāng),回春妙手擅岐黃。編成小錄千秋業(yè),重慶遺書合瓣香。
把卷蓬窗動旅懷,申江一棹與君偕。思歸已是無家客,凄絕當年賜硯齋。
同治元年仲夏錢塘后學戴穗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