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和氣丸

    《葉氏女科》卷一:和氣丸處方

    厚樸(姜制)5錢,陳皮3錢,藿香(如炒,少用)3錢,白術(shù)(蜜炙)3錢,玄胡索3錢,枳殼(麩炒)3錢,香附5錢(童便制),草果2錢,甘草2錢,砂仁2錢,小茴2錢,木香3錢。

    制法

    上為末,蜜丸或為散。

    功能主治

    室女13-14歲血脈壅阻,天癸已行而忽不行,或發(fā)熱,或疼痛,身體不寧,口苦面赤,寒熱不定,頭目暈花。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白湯下。

    如不發(fā)寒熱,去草果、藿香。

    摘錄《葉氏女科》卷一《袖珍》卷三:和氣丸處方

    木香5錢,陳皮、藿香、縮砂。

    制法

    上用甘草膏子為丸,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飲酒令人不醉。主酒病。

    用法用量

    方中陳皮、藿香、縮砂用量原缺。

    摘錄《袖珍》卷三《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六:和氣丸處方

    附子1枚(大者,去皮臍,切作4片,入硇砂1錢,面裹煨香熟,去面,只用附子,為末,硇砂別研),芫花(醋炒)1錢,牽牛子(炒)1錢。

    制法

    上為末,用醋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九種心痛,及諸滯氣。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生姜湯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六
更多中藥材
  • 《活幼口議》卷十九:八味理中丸處方人參 甘草(炙)白術(shù) 干姜 枳實(制炒)白茯苓 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制法藥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小指頭大。功能主治小兒心肺不和,息數(shù)脈急,上下不得升降,中膈痞滿,坐臥煩悶,神情不樂,飲食不下者......
  • 別名生姜煎處方生姜7兩,干姜4兩,桂心2兩,甘草3兩,杏仁1升,款冬花3兩,紫菀3兩,蜜1升。功能主治小兒咳嗽。用法用量生姜煎(《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本方方名,《外臺》引作“八物生姜煎”。各家論述1.《千金方衍義》:此治肺氣咳嗽氣逆。用蜂蜜......
  • 處方熟地5錢,人參1-2錢或5-7錢,麥冬2錢,山藥1錢5分,山萸肉1錢5分,丹皮1錢,茯苓1錢,肉桂5分,澤瀉5分,五味子5分,川附子5分。功能主治中風(fēng)半身不遂。用法用量水2鐘,煎7分,食遠(yuǎn)溫服。各家論述先天無形之火乃真陽之火,人身無此火......
  • 處方桂枝1錢,桃仁1錢,延胡1錢,木通1錢,大黃1錢,烏頭8分,丹皮8分,牽牛子(別末)8分。功能主治疝氣。用法用量水煎,臨用點(diǎn)牽牛子末服。摘錄《觀聚方要補(bǔ)》卷五引福井氏方......
  • 別名知母湯處方知母(焙)3分,芍藥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澤瀉3分,石膏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傷寒?dāng)?shù)日不解,心躁煩亂,小腹脹急,臍下悶痛,大渴喘乏。用法用量知母湯(《普濟(j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