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659 年)唐.李績(蘇敬)撰。五十四卷。原書已佚,內容尚散見于《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包括藥圖、圖經、本草三部分,收載藥物 844 種, 詳細介紹性味、產地、效用等 。
學術價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書。開創(chuàng)圖文對照之先例。
查古籍
(公元 659 年)唐.李績(蘇敬)撰。五十四卷。原書已佚,內容尚散見于《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包括藥圖、圖經、本草三部分,收載藥物 844 種, 詳細介紹性味、產地、效用等 。
學術價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書。開創(chuàng)圖文對照之先例。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熱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青春期女孩月經來潮、男孩發(fā)生遺精,家長要教孩子學會正確處理。生長發(fā)育出現(xiàn)第二次高峰,要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足夠的休息和必要的鍛煉。既要學好知識,也要提高動手能力,手腦并用,勞逸結合,全面發(fā)展。對于這一時期的好發(fā)疾病,如甲狀腺腫、高血壓、痛經、月經不調等,要及時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