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學(xué)》 款冬花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款冬的外開(kāi)放的頭狀花序。

    【性味與歸經(jīng)】辛,溫。入肺經(jīng)。

    【功效】止咳化痰。

    【臨床應(yīng)用】用于咳嗽氣喘,肺虛久咳等癥。

    款冬花有較好的化痰止咳作用,在用治咳喘或久咳之時(shí),往往與紫菀同用,可收消痰下氣之效。因其性溫,故較宜于寒嗽,若作適當(dāng)配伍,也可用于痰嗽帶血等癥。

    【處方用名】款冬花、冬花(上海地區(qū),均付生者)、炒冬花、炒款冬(炒微焦用)、蜜炙款冬花、炙款冬、炙冬花(蜂蜜拌炒用,有潤(rùn)肺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qián)至三錢(qián),煎服。

    【按語(yǔ)】款冬花與紫菀兩藥功效相近,都能化痰止咳,故在臨床應(yīng)用上常配合同用。但款冬花的止咳作用較強(qiáng),而袪痰作用較弱;紫菀正好與它相反。

    【方劑舉例】款冬花散《和劑局方》:款冬花、知母、桑葉、阿膠、麻黃、貝母、苦杏仁、甘草、半夏、生姜。治肺熱風(fēng)邪咳嗽。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