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菊苣根

    拼音注音Jú Jù Gēn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菊苣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chorium intybus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

    菊苣 多年生草本,高20-150cm。根肥大。莖直立,有棱,中空,分枝偏斜且先端粗厚,有疏粗毛或絹毛,少有無毛?;~倒向羽狀分裂至不分裂,但有齒,長6-20cm,先端裂片較大,側(cè)裂片三角形,基部漸狹成有翅的葉柄;莖生葉漸小,少數(shù),披針狀卵形至披針形,上部葉小,全緣,全部葉的下面被疏粗毛或絹毛。頭狀花序單生莖和枝端,或2-3個在中上部地腋內(nèi)簇生;總苞圓柱狀,長8-14mm;外層總苞片長短形狀不一,下部軟革質(zhì),有睫毛,外面無毛或有毛;花全部舌狀,花冠藍色。瘦果先端截形,冠毛短,長0.2-0.8,鱗片狀,先端細齒裂?;ㄆ谙募?。

    毒性

    人每日食用60g烤過的菊苣,共6月,對血、尿指標、肝功能等無明顯影響。1次給予100g,可引起輕度的心搏緩慢。在慢性毒性試驗早期(60g/天)菊苣也可增加小腸轉(zhuǎn)運時間。菊苣對糖尿病人血糖無明顯影響。有人報道菊苣中含致癌烴,其含量高于其他咖啡類飲料。

    化學(xué)成分

    根含山萵苣素( lactucin),野萵苣甙(cichoriin),山萵苣醇(α-lactucerol)即是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菊苣內(nèi)酯(cichoriolide)A,菊苣萜甙(cichorioside)B、C,8-脫氧山萵苣素(8-deoxylactucin),苦苣菜甙(sonchuside)A、C,假還陽參甙(crepidiaside)B等。

    藥理作用

    1.降脂作用:給地塞米松連續(xù)注射造成肝損傷內(nèi)大鼠喂飼含5%菊苣根粉的飲食,可降低大鼠肝臟總脂質(zhì)、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和膽固醇,使組織病理變化有所減輕,血漿脂質(zhì)卻不受影響。根粉給已出現(xiàn)肝病變的大鼠喂飼,可降低肝臟總脂質(zhì)和三酰甘油,使肝組織病理改變恢復(fù)正常。根粉給正常大鼠喂飼5個月,也有降低肝臟總脂質(zhì)等作用。

    2.其他作用:野生菊苣花的浸劑給動物注射,可興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增強心臟活動(振幅加大而頻率減慢);煎劑有抗菌、收斂作用。很可提高食欲,改善消化功能;高濃度的浸劑可增進胃分泌,但不增進平滑肌張力。根的乙醇或乙醚提取物有抗菌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是一種倍半萜。根還有輕瀉作用。

    性味

    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健胃。主消化不良;胞腹脹悶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3-6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花龍膽拼音注音Bái Huā Lónɡ Dǎn來源龍膽科龍膽屬植物高山龍膽Gentian algida Pall.,以全草入藥。7~9月采挖帶根全草,洗凈曬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肝膽,除濕熱,健胃。用于流行性腦脊髓......
  • 《中國藥典》:白芷拼音注音Bái Zhǐ英文名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來源本品為傘型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 Benth. et Hook.f.或杭白芷Ang......
  • 《中藥大辭典》:白芷葉拼音注音Bái Zhǐ Yè別名蒚麻(《別錄》)。出處《別錄》來源為傘形科植物興安白芷或川白芷或杭白芷的葉片。功能主治《綱目》:“浴丹毒、癮疹風(fēng)瘡。“復(fù)方①治風(fēng)瘙隱軫:白芷根、葉煮汁洗之。(《千金方》)②治小兒身熱:白......
  • 《中藥大辭典》:白莧拼音注音Bái Xiàn別名糠莧,細莧(《別錄》),野莧、豬莧(《本草圖經(jīng)》),假莧菜(《廣州植物志》),綠莧(《拉漢種子植物名稱》)。出處《別錄》來源為莧科植物皺果莧的全草或根。春、夏采收。生境分布生田野間。分布我國南......
  • 拼音注音Bái Sū別名野蘇麻、白蘇子、玉蘇子、蘇梗來源為唇形科紫蘇屬植物白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以葉、嫩枝、主莖(蘇梗)和果實(白蘇子或玉蘇子)入藥。夏季采葉或嫩枝,7~8月間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