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白芷葉

    《中藥大辭典》:白芷葉拼音注音Bái Zhǐ Yè別名

    蒚麻(《別錄》)。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傘形科植物興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葉片

    功能主治

    《綱目》:"浴丹毒、癮疹風(fēng)瘡。"

    復(fù)方

    ①治風(fēng)瘙隱軫:白芷根、葉煮汁洗之。(《千金方》)

    ②治小兒身熱:白芷根苗、苦參等分。為粗散,用清漿水煎,更入鹽少許,以浴兒,浴畢用粉粉之。(《千金方》除熱湯)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芷葉拼音注音Bái Zhǐ Yè別名

    萵麻

    英文名leaf of Dahurian Angelica, leaf of Eumenol Angelica, leaf of Taiwan Angelica出處

    出自《別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杭白芷和祁白芷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 A. Anomala Lallem., A.taiwaniana Boiss.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

    1.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1.5m。根長圓錐形,上部近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數(shù)較大的皮孔樣橫向突起,略排列成數(shù)縱行,質(zhì)硬,較重,斷面白色,粉性大。莖及葉鞘多為黃綠色?;~一回羽狀分裂,有長柄,葉柄下部有管狀抱莖、邊緣膜質(zhì)的葉鞘;莖上部葉二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輪廓國卵形至三角形,長15-30cm,寬10-25cm,葉柄下部為囊狀膨大的膜質(zhì)葉鞘,無毛或稀有毛,常帶紫色;末回裂片長圓形,卵形或線狀披針形,多無柄,長2.5--6cm,寬1-2.5cm,急尖,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白色軟骨質(zhì)粗鋸齒,具短尖頭,基部兩則常不等大,沿葉軸下延成翅狀;花序下方的葉簡化成無吉的、顯著膨大的囊狀葉鞘,外面無毛。復(fù)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直徑10-30cm,花序梗長5-20cm,花序梗、傘輻和花柄均有短糙毛;傘輻18-40;總苞片1-2,通常缺;小總苞片5-10枚,線狀披針形,膜質(zhì);花白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內(nèi)曲成凹頭狀;花柱比短圓錐狀的花柱基長2倍。果實長圓形至卵圓形,黃棕色,有時帶紫色,長4-7mm,寬4-6mm,無毛,背棱扁,厚而鈍圓,遠(yuǎn)較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ㄆ?-8月,果期8-9月。2.祁白芷本種的植物形態(tài)與杭白芷基本一致。區(qū)別點在于:根圓錐形,表面灰黃色至黃棕以,皮孔樣的橫向突起散生,斷面灰白色,粉性略差,油性較大。栽培于河北、湖南等地北方地區(qū)。

    性味

    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解毒。主癮疹;丹毒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粉撲。

    各家論述

    《綱目》:浴丹毒、癮疹風(fēng)瘡。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ān Zhú Huā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剛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猩紅熱,用斑竹花二兩,煎水服。摘錄《中藥大辭典》......
  • 拼音注音Bān Huā Sháo Lán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紫點杓蘭的花或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pripedium guttatum Sw.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挖,洗凈,晾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高寒山區(qū)林下或草地。資源分布......
  • 《中藥大辭典》:斑茅拼音注音Bān Máo別名大密(《嶺南科學(xué)》),芭茅(江西《草藥手冊》)。出處江西《草藥手冊》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和河岸草地及村落附近。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四川、江西......
  • 《中藥大辭典》:斑茅花拼音注音Bān Máo Huā出處江西《草藥手冊》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花穗。夏、秋季采收。功能主治止血。治咯血,嘔血,衄血,創(chuàng)傷出血。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2兩。外用:適量,搗敷。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 《中國藥典》:斑蝥拼音注音Bān Móu別名花斑蝥、花殼蟲來源本品為芫菁科昆蟲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黃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體。夏、秋二季捕捉,悶死或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