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學(xué)》 天竺子(附:天竺葉、南燭子)

    【藥用】本品為小蘗科植物南天竺的成熟果實(shí)。

    【性味與歸經(jīng)】苦、澀、微甘,平。入肺經(jīng)。

    【功效】止咳。

    【臨床應(yīng)用】用于咳嗽、氣喘、百日咳等癥。

    本品有良好的止咳作用。臨床上常與前胡、旋覆梗、制半夏、甘草等藥配伍,治療咳嗽、氣喘;又可配合天將殼、蠟梅花、生甘草,治療百日咳。

    【處方用名】天竺子、天竹子(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1.天竺葉:即南天竺的葉。又叫天竹子葉。能止血、止咳。適用于尿血、百日咳。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2.南燭子:為杜鵑花科植物烏飯樹的果實(shí)。性味酸澀微甘平。功能強(qiáng)精氣、益腎陰。治久泄、夢(mèng)遺、赤白帶下、除多睡。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但本品臨床很少應(yīng)用,且含有毒成分,過去有用它當(dāng)天竺子應(yīng)用的,殊屬不當(dāng),應(yīng)予區(qū)別。

    【方劑舉例】三奇方《本草剛目拾遺》:天燭子、蠟梅花、水蜓蝣。治小兒天哮。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胡熒
  • 作者:
    唐大烈
  • 作者:
    吳普
  • 作者:
    吳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yàn)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píng)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hào)林屋散人,又號(hào)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