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學》 紫菀

    【藥用】本品為菊科紫菀的根及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入肺經。

    【功效】化痰止咳。

    【臨床應用】用于咳嗽氣逆,咯痰不爽,肺虛久咳,痰中帶血等癥。

    紫菀氣溫而不熱,質潤而不燥,故對咳嗽之癥,不論外感或內傷,寒嗽或熱咳,皆可配用,為化痰止咳要藥。治咳嗽氣逆、咯痰不爽,可與白前、桔梗、甘草等配伍;治肺虛久咳、痰中帶血,常與款冬花、川貝、麥冬、阿膠等品同用。

    【處方用名】紫菀、紫菀茸、紫菀頭(洗凈,曬干,切片用)、炙紫菀、蜜炙紫菀(蜜炙,潤肺)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紫菀辛散苦泄,袪痰作用較強,而止咳的力量較弱。它性溫而不燥烈,不論肺寒、肺熱,只要是咳嗽有痰、咯吐不暢者,不論新病、久病,皆可配用。

    【方劑舉例】紫菀散《張氏醫(yī)通》:紫菀、人參、麥冬、阿膠、川貝、茯苓、桔梗、五味子、炙草。治咳唾有血、虛勞肺萎。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