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石霜

    《全國中草藥匯編》:石霜拼音注音Shí Shuānɡ來源

    地衣類網(wǎng)衣科黑紅衣屬植物高山黑紅衣Mycoblastus alpinus (Fr.)Kernst.,以葉狀體入藥。夏季雨后或小雨天采收,去雜質(zhì),曬干。

    性味

    苦、微澀,平。

    功能主治

    止血,消炎,鎮(zhèn)痛,澀精。用于夢遺。外用治外傷出血,燒燙傷。

    用法用量

    1~2錢。外用適量,研粉撒敷或香油調(diào)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石霜拼音注音Shí Shuānɡ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網(wǎng)衣科植物高山黑紅衣全體。6~7月于雨后采收,去雜質(zhì),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巖石上。

    原形態(tài)

    地衣體灰白色,顆粒狀,緊貼在基質(zhì)上,外表似沉積物。子器黑色,圓盤狀,直徑1~2毫米;子囊下層無色;側絲不分枝,緊密排列;子囊長橢圓形;孢子1個,無色,1室,橢圓形,壁厚。

    性味

    味苦微澀,性平。

    功能主治

    止血,消炎,鎮(zhèn)痛,澀精。治外傷出血,燙火傷,夢遺。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錢。外用:研末敷。

    復方

    ①治外傷出血:石霜三錢,太白三七二錢,共研細粉,撒敷患處。

    ②治燙火傷:石霜適量,研粉撒敷或香油調(diào)敷傷處。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石霜拼音注音Shí Shuānɡ出處

    出自《陜西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網(wǎng)衣科植物高山黑紅衣的葉狀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ycoblastus alpinus (Fr.)Kernst.

    采收和儲藏:6-7月于雨后或小雨天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葉狀體灰白色,顆粒狀,緊貼于基質(zhì)上,外觀似沉積物。子囊盤黑色,圓盤狀,直徑1-2mm;側絲不分枝,緊密排列,子囊長橢圓形,內(nèi)有1個孢子,孢子無色,橢 圓形,1室,壁厚。

    歸經(jīng)

    腎經(jīng)

    性味

    苦;微澀;性平

    功能主治

    止血;斂瘡;澀精。主外傷出血;燙火傷;夢遺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研末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別名多翅果、野甘草、逗屁股果、奶漿果、大對節(jié)生來源蘿藦科翅果藤Myriopteron extensam (Wight) K. Schum.,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廣西、貴州、云南。性味甘、苦,辛。注意服藥期間,忌服糖。功能主治補中益氣,止咳,調(diào)......
  • 拼音注音Chì Bǐnɡ Liǎo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滇拳參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sinomontanum Sam.[P.bistorta auct.non 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間采收,晾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
  • 《中藥大辭典》:翅柄鐵線蕨拼音注音Chì Bǐnɡ Tiě Xiàn Jué別名豬鬃草、豬鬃七(《貴州草藥》)。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鐵線蕨科植物團羽鐵線蕨的全草。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潮濕石灰?guī)r腳或墻縫中。分布河北、山東、甘肅、湖南、四川......
  • 拼音注音Chì Jīnɡ Fēnɡ Dòu Cǎo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翅莖蜂斗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nerila alata Chun et How xe C.Chen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切碎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
  • 拼音注音Chì Jīnɡ Xiānɡ Qīnɡ別名白四棱鋒、楓茄香。出處浙江《科技簡報·醫(yī)藥衛(wèi)生部分》來源為菊科植物翅莖香青的全草。秋季采。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和丘陵地區(qū)。分布浙江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具特殊芳香,高15~50厘米。全株被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