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 高血壓 一

    韓某,男,39歲

    1992年8月14日初診

    患高血壓病已半年,一直服用復方降壓片、心痛定等,血壓仍24~26/l9~17kPa。證見頭痛目眩,心煩急躁,失眠夢多,大便干結,舌紅苔白,脈弦滑且數(shù)。證屬肝經部熱,氣機阻滯。治以清瀉肝經郁熱,調暢氣機。

    方藥;蟬衣、片姜黃、白芷、防風各6克,僵蠶,苦丁茶、晚蠶砂、炒槐花各10克,大黃2克。

    服藥7劑后,BP18/l3kPa,余癥減輕,停用西藥。原方加川楝子6克,服藥7劑,血壓正常。又以前方加減每周3劑,連服3周以鞏固療效。于1993年2月12日復診,血壓穩(wěn)定在16/l1kPa,未再升高。

    [接];此高血壓眩暈頭痛,脈、舌、色、證俱屬肝火,故甚為易辨,不致誤診。然治法不用平肝潛陽,或直清肝膽,而仍以疏調氣機為主,是何遭理?蓋此為肝經郁火,源于氣機郁滯,升降不得其所。肝郁化火,當以解郁為先。解郁之法,首選升降散。

    此案加防風、白芷尤妙,立意甚深。蓋疏肝以風藥,助肝木之升發(fā),遂其條達之性則不郁矣。故服之即效。

    又按:上案低血壓眩暈,此案高血壓眩暈,一高一低,截然相反,然治療皆以升降散疏解肝郁而效。中醫(yī)異病同治之義,于此可見矣。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